第三次互联网浪潮:用户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以此为起始,互联网在中国已有十余年。短短的十余年中,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过初始的冲动、有过欣欣向荣也经历过泡沫的破灭,但如今,中国互联网已经跳过了那些艰难的阶段,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业内人士习惯用"浪潮"来划分互联网的发展进程,这似乎更适合对互联网前进步伐的描述。如果说,2000年是第三次互联网浪潮的开端,那么,如今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基础服务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的驱动,中国互联网已步入第三次互联网发展浪潮中全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这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急于去畅想一个美好未来,而是应该基于现状,对这个阶段进行全面认识、分析和解读,清楚地了解它的发展轨迹,挖掘网络所蕴藏着的巨大发展潜力,认清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商业模式和价值,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
为此,《网道》编辑部本期邀请了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杨伟庆、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延平先生、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金定海、北京电通网络互动中心副总经理张灵燕五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第三次互联网浪潮进行剖析与解读。
腾讯总裁刘炽平
第三次互联网发展浪潮用户需求至上
想到这个题目时,觉得好像在写大实话。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运营商而言,自然是用户需求至上。不然,做出来的内容没人看,或者是提供的服务没有人使用,将是最大的失败。
不过,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最后为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商业领域所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应用的网络化,而且越来越细分的应用需求与网络的结合,会始终处在一个创新的状态。创新的应用,创新的技术与服务不断地产生。因此成为一家真正能"用户需求至上"的互联网服务运营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随着国内第三次互联网浪潮的来临。
笔者认为,1995~1997年的互联网概念的引入,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次发展浪潮;1999年资本驱动下的"网络产业化",是中国互联网第二次发展浪潮;自2000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开始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其标志是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尤其是随着主流经济网络化速度的急剧加快,一些业务的商业模式也开始成熟,越来越多的新应用不断涌现,如2006年渐渐兴起的网络社区、博客、网络视频等网络应用热潮。
中国互联网协会胡延平
而这些网络应用,正是我们所关注的Web 2.0的一些代表符号。Web 2.0通过概念化语言,概括了第三次互联网发展浪潮的特征。即互联网最根本的游戏规则是:规则的制定者应该是用户,而不是各个互联网运营商。所以无论是互联网的内容、服务,以及通过互联网建立起来的各种各样关联应用,最终都由用户来决定。从这个角度而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户需求至上其实并不简单。目前国内互联网出现了一些既承继Web 1.0服务模式,又真正贯彻了Web 2.0精神的互联网运营商。它们具备了以下几点关键特征:第一,服务的多元化服务多元化是由用户需求决定的。而这个"多元化"应该包括为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细分的、整合性服务。这意味着这个网络平台既是一个资讯服务平台,还要有自己成熟的即时通信工具或社区服务,又要具备娱乐功能和为用户提供电子商务方面的服务。
另外一个层面,不同的应用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服务多元化也为网站用户结构多元化带来帮助。需求最广泛的是25~30岁的高消费人群,在互联网用户中是比例最高的。其次是娱乐和游戏需求较高的人群,20~25岁,以年轻学生为代表。
第二,应用服务的关联性应用服务的关联性也是为用户需求服务。而关联性服务是由一个核心服务衍生出来许多周边服务或产品,它们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这样的关联性应用服务就会为用户带来相当不错的使用体验。比如用户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时候可以看新闻,还可以顺便去玩玩游戏,购购物,显得异常方便和轻松。
这些关联性服务也帮助网络运营商建造了一个相对闭合的网络空间,不同组合所带来的粘性服务锁住了相对固定的用户。在这一点上,服务关联性较强的网站要比传统单一性网站的用户价值更高。
第三,用户需求驱动下的业务快速成长我们通过对互联网基础数据测量发现,国内网民的需求正在快速的膨胀期,网民在网络上的花费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网民的需求增长拉动相关业务的提升,比如网络广告、即时通信的增长速度,都在50%~
- 抽象派 Web3.0 (01-30)
- 06年下半年Web2.0创投总量环比下降30%(01-05)
- Web 2.0技术创新“互联网经济”(02-28)
- 全球Web2.0公司06年融资额翻番(04-23)
- HD-DVD加密解密用密钥被公布(05-12)
- SOA敏捷应对Web2.0时代变化(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