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无线通信业界新闻 > 魅族PRO 6深度评测:二次转型下的品牌变革

魅族PRO 6深度评测:二次转型下的品牌变革

时间:04-14 来源:RF技术社区 点击:

息不难看出巨大的销量提升并没有给公司利润带来直接的影响,而背后的主要原因势必包含单品毛利过低。

从魅族的产品分布来看,定位高性价比的魅蓝品牌虽然取得了千万级的销量,但其相对较低的售价很难为这家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转换,在其品牌提升之路上充其量仅是急先锋的作用。而真正能创造利润的魅族系产品(MX和PRO)却在销量上始终不如预期,一方面是在同期产品中没有绝对性的优势,相对较高的售价难以刺激潜在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却也是内部产品的同质化导致相互竞争而有所失利,提升魅族系产品(MX和PRO)的销量无疑成为魅族在今年销售任务中的当务之急。

2、拉开同门产品的差异化,布局不同价位的销量爆品,进一步细化用户需求。

在魅族去年的产品布局中,魅蓝metal(上市价1099元)给魅族MX5(上市价1799元)造成了一定的销售压力,二者相似的配置和体验给不少用户留下了疑惑,且魅族PRO 5(2015年9月)和魅蓝metal(2015年10月)的发布时间过于相近,对魅族的市场营销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避免内部直接竞争,魅族在今年的产品规划中势必要拉大彼此的差异化,并给每个产品流出足够的市场运营时间。目前魅蓝品牌已经稳步扎根于低端市场,而考虑到魅族在1799元至2799元价位段内并没有相关的产品,而该价位恰好也是国产中高端手机的平均价格水准,力求冲击销量和追求利润的魅族势必不会放过该系列的产品布局。

根据魅族一贯的市场路线和定价策略,如果此时发布MX系新品即MX6,势必很难在价格上再做文章,且必然会影响到上代产品的库存销量。而联想到魅族在今年1月底已下调MX5的售价(1499元),并且在日前悄然上架了魅族MX5e青春版(1399元),诸多迹象表明魅族正在对1500元的价位区间进行新一轮的销量冲刺,而此时推出新一代的MX6显然并不是最佳时机。

3、推出一款真正能吸引用户关注的高性价比旗舰,并保证原产品定位不变。

魅族自去年推出子品牌PRO后,就力图在高端市场有所作为,而首款产品PRO 5也凭借诸多创新特性受大量用户关注。但诚如上文所言,魅族PRO 5难以在同期产品中带来绝对性的产品优势,且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其相对较高的售价也很难刺激潜在的消费群体,毕竟这块市场此前始终被三星、华为、OPPO等长期耕耘的传统品牌所瓜分。

对于急需扩大销量和增长利润的魅族来说,PRO系列在市场的关注和反响很大一部分决定了利润的增长占比。所以此时此刻的魅族显然急需一款能真正吸引用户关注的高性价比旗舰,并且还需保证原高端产品的定位和策略不被改变,故改变PRO品牌的的市场策略,率先推出一款更具看点,且成本更易控制,价格更加亲民的次旗舰势在必行,而搭载联发科X25十核处理器的魅族PRO 6则顺势发布。

从此时开始,魅族的PRO品牌思路也将被重新定位,我们可以大胆猜测PRO品牌将一分为二,魅族后期势必还将推出真正的旗舰产品(命名暂未知晓),以满足和小米Note2等产品的直接竞争,并进一步推动魅族在高端旗舰市场的销量。

「魅族急需调整现有的产品策略,而魅族PRO 6的提前发布和产品特性让魅族再次走向自我变革之路。」

二、魅族PRO 6外观有哪些看点?

在外观设计方面,魅族PRO 6依旧长了一张标准的魅族脸,并依旧使用金属机身材质。机身正面,魅族PRO 6使用了一块5.2英寸屏幕,并采用2.5D保护玻璃,与之前不同的是,魅族PRO 6所采用的这块2.5D保护玻璃厚度达到了0.8mm。更厚的玻璃带来了更为圆润的边缘视觉效果和更舒适的手感,同时利用玻璃的光学特性也令本已就很窄的边框看起来更窄。▼

相比前代PRO 5,魅族PRO 6加入了一些新的设计元素:1、魅族PRO 6增加新设计的星空黑配色,同时这也是PRO 6这款手机的主打配色。全新的配色比起银色的金属原色更具质感,并且表面还经过3D立体喷砂和多彩阳极氧化处理。同时魅族PRO 6的机身边角更为圆润,握感也更加舒适。(除星空黑外,魅族PRO 6依然保留了传统的金银两种配色)▼

2、机身背部,魅族PRO 6舍弃了在MX5、PRO 5、魅蓝Note3上曾使用过的高光T槽设计,转而使用新设计的信号溢出线。全新的设计令机身背部看起来更为一体,尤其是在星空黑色版本上。黑色的注塑溢出线与星空黑色的机身比起iPhone 6系列的机身背部白带要和谐得多了,而且与iPhone 6相比,魅族PRO 6在机身上下两端还各减少了一条横向注塑条,看起来更为简洁一体。▼

3、另外,从魅蓝note3开始,魅族开始将对称美学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此次在魅族PRO 6上我们也看到,其前面板正上方的前置摄像头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