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告讨论电磁脉冲攻击威胁 称美防御能力极弱
施上作为数据监控数据与信息采集系统,或将多个模块与总部位置连接在一起,以提高保护能力。
国防部出版了军标188-125,对地面指挥部与控制中心防御高空电磁脉冲的方法进行了界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军用设备都能防御电磁脉冲攻击。另外,国防部有的系统是依靠商业系统运作的,如用于支持军队作战的通信卫星和地基站点。如果在系统的最初设计就配置了防御设施,即给大多数电脑和通信设备等军用系统和大规模生产的商业设备增加防御高空电磁脉冲或高能微波的设施,只会增加总费用的2%到3%。但是,如果要在那些已投入使用的系统中加装防御设施,将使总费用抬高3%-10%。
国防部防御能力的薄弱环节与相关研究
2004年,电磁脉冲装置威胁评估委员会指出,国防部没有进行任何防御电磁脉冲攻击的演习和模拟活动。实际上,电磁脉冲装置威胁评估委员会的成员认为,过去40年, “因为电磁脉冲攻击往往会使整个演习和兵棋推演被迫结束,所以国防部不愿意将此种攻击纳入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方案之中,这不是一个好事情”。
2005年4月,专门负责核武器效应(NWE)测试的国防科学委员会(DSB)特遣部队在经过评估和模拟之后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个专门论述当前和未来威胁环境的报告。报告包括对国防部在核战争挑战下遂行成功作战的综合性评估。国防科学委员会是独立地得出结论的,“但它的结论和建议与国会授权电磁脉冲委员会进行评估得出的结论和建议高度一致。”国防科学委员会的结论如下:
尽管战略性核战争的威胁正在减少,但美国在地区作战中面临核战争环境的可能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在增加。它是由核武器能力的扩散、核武器可以抵消美国的常规军事优势和反制美国先发制人学说等因素推动的。
……必须考虑核战争环境下重要作战单元的生存能力因素。这些因素意味着我们在演习和兵棋推演中将向商业准军用为基础的电子设备、老化的重要系统、加强对原来的C4ISR2设施“软件”的依赖、抵消核力量作用的一般要求、抵消核力量环境作用的一般因素转型。问题的底线就在于,当前的指挥官和计划制订者不能够确保今天的武器平台,指挥与控制(C2)、情报、监视与侦查系统(ISR)和相关设备能在核爆炸后迅速做出反应。
我国1962年在内华达基地进行地下核试验就是用于研究在核战争条件下抵御高空电磁脉冲效应影响的相关技术。1963年《片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各国在空中、太空和水下进行核试验。自那以后,用于测试大规模高空电磁脉冲效应对重要基础设施的影响的试验备受限制。由于需要考虑电路板的构成、网络连接、无线电系统、硬件模块、支持重要基础设施的现代电磁系统作战环境等诸多因素,设计新的模拟器来模拟高空电磁脉冲效应需要复杂的计算。
国防部已经在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的阿尔布凯克研究高能微波电磁武器。美国军方正在研发用于电子战的武器可以扰乱导弹的飞行轨迹,也可破坏敌军的通信、测距和电路设备。军方发展的其他高能微波武器有便携式高能微波武器和能够被炮兵反复使用的高能微波武器,这些武器攻击时产生的误差为几英里也能对目标产生破坏。为了穿透抵御核攻击的强大防御设施,这些武器发射出的高能微波还能集中成像激光那样的波束并调整到合适的频率范围。据称,即便是经过混泥土加固且深埋地下的掩体,只要有一丝光线渗透到掩体中,高能微波束也能对掩体造成破坏。
由于瞬时高能微波的能量可以被地面反射并能影响到作用范围上空的飞机,所以许多测试都是用装载无人飞行器上或空军的常规巡航导弹系统上的高能微波装置进行的。到2010年,据称国防部将部署几件空射型无人飞行器使用一次性和可反复使用的高能微波武器,这些武器的设计目的是破坏敌人的电脑系统。
地波应急网
冷战时期,美军曾设计了一种依靠用于美国本土战略军事领域的应急信号而建立的通信系统,该系统使用靠低频地波传输的信号——超低空电磁场——而不是将信号发射到空中。地波应急网或GWEN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在电磁脉冲的干扰作用下仍保持通信的畅通。但据说其硬件是以晶体管为基础的,所以系统在某些层面上容易遭到电磁脉冲效应的破坏。另外, GWEN系统的固定站点也容易被敌人探知,所以极易遭到直接攻击。
随着冷战的结束
电磁脉冲 相关文章:
- 美专家称朝可能拥有电磁脉冲弹能瘫痪韩国电网(07-04)
- 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现状与趋势(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