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与智慧城市概念何时真正落地?
曾经上海世博会园区有一部科幻大片叫《2030,行》,超前体验了未来汽车生活。在片中,2030年的上海拥有5层立体交通网络。人们驾驶着EN-V、叶子和海贝这三种未来车型出行,任何人都可以开车,车速飞快,而且在"车联网"的保护下实现了零交通事故率,堪称绝对安全。通过"车联网",汽车具备了高度智能的车载信息系统,并且可以与城市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全部连接,从而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即时资讯,并且作出与交通出行有关的明智决定。
而现在已经是2016年年末,距离2030只差14年。14年后,我们真的可以过着这样的生活吗?
人人都在谈智慧城市,而这座城市的云枢纽——车联网,已经踏上了光速公路,呼之欲出。BAT陆续布局车联网,推出Carlife,MyCar等一系列智能车互联产品,也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行车之路:"你并不是一个人在驾车"——整个智慧城市,就是一张遍布车联网神经的云系统,政府、企业、个人都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神经网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当我们谈车联网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车联网的三个应用层面,也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政府管理、企业应用、个人体验。
个人应用体验
之所以将个人层面的叫做体验,是因为现在大家在谈车联网的时候,很容易就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现阶段车联网大众消费端的产业,主要在于升级车载智能系统:向下接入行车电脑,远程控制或智能启动检查汽车状态,重在人车交互体验;而向上则接入地图POI信息点,实现娱乐消费一体化导航服务,连接消费者与地理环境站点。随着科技巨头们都在抢滩无人驾驶,高精度定位地图和高精度定位也成为自动驾驶的关键基础和强烈需求。未来车联网将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GPS技术及传感技术的相互配合实现。
所以在个人端,我们谈的这些都不是趋势,是我们已经或将要到达的地方:车联网的个人端在飞速进化中,汽车与超级智能终端正在融为一体,成为继智能手机的下一个风口;地图与定位服务作为其云核心系统正在形成巨大需求,正有待进一步开发与挖掘。
那么,我们即将生活在智慧城市的车联网时代了吗?
远非如此。智慧城市,不仅意味着个人的智能汽车生活,更意味着健全的智慧管理,需要将智能个人端口放置到更大的网络中去。或许目前政府与企业已经实现的车联网管理模式,可以让我们能更好地想象未来真正身处这样城市的体验。
智慧城市交通管理
随着车联网概念的诞生,汽车电子也从原来的以机械、安全为主,转变为强调系统整合能力,以及车与车、车与环境之间的协同交互,而智慧城市的交通管理不仅需要管理部门实时掌握车辆位置、行车轨迹,创建线上交通规则,并且需要对这些数据有进行有效的可视化处理和分析对比。在超擎车辆监控解决方案中,就可以体会到这种管理模式:
只需要在地图上划定范围,并且规定准入车辆,一个电子围栏(图中黄色部分)就随即在线生成,一旦不符合规定类型的车辆(图中运动的小红点)触碰进入这个电子围栏划定区域,系统将自动记取该车辆的车牌号,司机只能等着接受罚单。
上海交通热力图,在交通部门眼中,时空大数据的实时、可视化分析能保证及时地对交通进行疏导,预防和减轻道路压力。所以,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对于城市交通管理者来说,车辆是智能终端,数据是决策载体,智能分析数据制定决策,执行云端通行规则,让车辆安全、畅通、快速、绿色地行驶在车联网的云枢纽中,智能共享道路资源,最优化城市居民出行,成为解决现阶段城市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的一剂良药,也是我们可预见的未来之一。
企业物流管理
大型企业的物流管理数据量不亚于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车辆的位置、分布数据集成、管理、分析成为智能调度,资源分配等管理需求的数据支持。同样的,现有技术也支持建立起企业级的电子围栏、热力分析和历史轨迹调取查看。
车联网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企业物流管理趋势:大幅提升对车辆的实时控制权和控制效率,降低了人力管理与调度等物流成本,如果再将两端的价格供给配比数据模型置入,整个供应链的服务水平最大化,供应量合理化,以企业大数据管理供应链,带动产业升级也不再是梦想。
现实与未来之间,我们需要一些启发
智慧城市和车联网的美好未来在向我们招手,但现实依旧在数据与传输上徘徊:
- 通信网络带宽瓶颈,成为车联网一个技术难题:3G网络带宽并不能满足未来对图像和流媒体的传输需求,而4G网络和DSRC(专用短程通信)的自主网技术等也还没有完全突破;
- 聚合的
- 中国成功研发出北斗车联网、船联网系统(05-15)
- 车载物联网:安全还是危险 敢问路在何方?(07-01)
- 汽车之间的即时通讯 为什么成了突破性创新技术(09-28)
- 运营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中该如何定位?(12-14)
- TC汽车互联网大会 关于车联网专业人士都说了什么(12-07)
- 新版低功耗Wi-Fi也来抢占市场 物联网技术还hold住吗(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