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无线通信业界新闻 > 中国半导体行业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半导体行业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时间:09-0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一个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对中国来说尤为重要。矽睿科技CEO谢志峰算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老兵,1988年加入美国英特尔公司第一研发中心,2001年与张汝京一同参与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的创办,并在此工作十年,2012年9月创办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继续深耕半导体行业。

今年初,在纪录片《中国实验室》拍摄期间,谢志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目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他解释说,地利是说市场在中国;人和是说中国人才够了,国外回来的和本土的都起来了。十五年前,找个像样的高级管理人才一定是进口的,一定要从美国挖,人家还不愿意来,现在这样的人才国内都有,现在把握机会就能做好。他说,如果这个阶段不把握机会,到下一个周期我们又落后了。

中国需要全产业链

  问:紫光在做大量的并购,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那么,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中国有多重要?

  谢志峰:中国是需要全产业链的,但所有的细分行业放在一个公司是不可靠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有自己的特长,一个公司什么都做,做到大而全,是不可能做到世界第一的。只有专注一个领域去做,才有可能做到世界第一。产业链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有人来做,但是要分开,请不同的专家来做。在历史上,大而全、样样都精通、都做到世界第一的企业是不存在的。

  以英特尔为例,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在英特尔,它最强项是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到今天也是世界第一,没有对手,同时在设计上也有独到之处,所以制造和设计就是它的专长。但它对系统,甚至是手机方面的应用都没有优势,它的设计制造都偏向PC(个人电脑)、手提电脑、云计算,它的特长就在这里。它在四十多年的历史里做过很多尝试,手机项目做了关掉,做了又关掉,都失败了。它的基因就是适合做高速高性能的芯片,做低功耗的手机芯片也一直不太成功。或许未来可能会成功,但这说明从自己很有特长的领域跳到另外一个领域会有多难。到别人的领域去战胜别人是非常困难的。

  它们还努力希望在物联网方面有建树,但是给别人的印象就是高速、高性能芯片的生产、设计,用在云计算、个人电脑,除此之外,别人还没有把它当作一个最优秀的公司。所以我们也要培养在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公司,不要指望它能在各领域都优秀。

对大公司合并比较悲观

  问:你看好中国半导体企业在全球发起的一系列并购吗?

  谢志峰:高科技并购,是经济形势所迫,很多公司自己没有办法生存了,必须并在一起,抱团取暖,并购应该是互补的,你有的他没有,合并会更合理。但有的并购是为了并购而并购,抱团并不解决问题。

  对大公司合并,我一般比较悲观,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公司合并,都造成了人才流失。并了以后切成小块再卖掉,没有太多的成功案例,失败的居多。企业要有非常强的文化,其他公司进来后你可以把它融进来,有时候名义上是一家人,但充满了明争暗斗。如果有强大的文化,两个公司并在一起,所有的人都很认同,就不会有摩擦,但大多数公司的兼并造成了兼并方和被兼并员工之间的矛盾,往往兼并是1+1小于2。

  技术和文化上很强的公司才能很容易地把别人融进去,否则兼并会失败。文化冲击之后,人才大量流失。虽然能买到一些专利技术,但专利只是落在纸上的,需要人去落实,相当于买了个机器,会使用的人不再了,还是发挥不了作用。

终端产品的配件没有必要区分国界

  问:中国市场对组成整个产业链的那些企业有什么样的吸引力?

  谢志峰:技术市场是很残酷的,每个终端产品必须用最好的配件,没有必要分国界。苹果的产业链是全球采购,用最好的部件,没有要求必须用美国的东西,只要自主可控就没有问题,除非是军工产品。并购了那么多公司,关键是能不能消化。公司能买到,但人才是流动的,很多核心的东西是在人脑子里,不是在硬件里。

  我回国15年了,看到一个趋势,中国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很大,比美国欧洲都多。15年前美国最大,如今全世界的高科技供应商都来中国设厂,人才、技术、生产想都往中国大陆转移,确实带来了技术上的迁移。台湾、韩国非常羡慕,它们是很小的市场,虽然它们某些领域很强,如韩国的三星、台湾的台积电。所以不得已它们也来大陆建厂,台积电要在南京建一家世界级的工厂,三星在西安有世界级的存储,英特尔要在大连增加十倍的投资。它们必须往大陆转移,不然就失去了市场机会。

大陆的企业有机会借此发展。这些公司会带来人才和技术,这些人才会在中国流动,不论是去国企、外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