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无线通信业界新闻 > 5G标准还未确定千兆应是标配

5G标准还未确定千兆应是标配

时间:07-0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该频段将在未来中国5G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高通近日展示的业界首个5G联网技术全新空口原型系统就是基于3.5GHz频段的,中国移动也表示将着重在3.5GHz频段附近研发和实验5G商用网络。

高通CTO Matt Grob于近日表示,高通5G芯片已有原型产品,一旦标准确定下来就可以实现量产。

可见,消费者手中的手机终端将走在最前面,其CPU和网络性能将先一步达到5G水准,而中国通信用户还需耐心等待运营商对于5G的推进。不用着急的是,实际上,随着中国三大运营商4G+等概念的推出,以及在LTE上的深度演进,中国通信用户已经可以逐步体会到"准5G"的使用体验。

粗略估计,目前中国电信运营商推出的4G+网络的下载速度已经超过300Mbps,那么在5G时代刚刚起步的时候,你的手机在大多数主流应用场景和环境的下载速度能达到500~600Mbps就是一个合理的速率了。

* 未来篇

神话 虚拟现实、触觉互联网都将成为现实

现实 VR头盔、可穿戴设备得快步跟上

有了超高速宽带做什么?在固网时代,这就是个问题。从目前已经普及百兆宽带,甚至推出千兆宽带的电信运营商业务来看,高清视频依然是最主流的应用,VR直播、智能家庭大多还是空中楼阁。那么,超高速的移动网络能干什么呢?

根据诺基亚和上海贝尔发布《网络2020白皮书》,贝尔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流量爆炸性增长的两大驱动力来自于视频、云和数据中心。从2013年到2017年,视频流量、云和数据中心的流量将分别增长720%和440%。同时,到2017年,骨干网流量将增长320%,而城域网流量增长则达到560%,是骨干网的2倍多。由此,白皮书得出结论,"从接入、汇聚到核心,每个节点无阻塞的高通路是未来新兴业务完美体验的基本保障"。

在中兴展台,展出了基于移动边缘计算MEC及室内高速数据传输的VR业务演示,正在演示中的VR并不需要连接线,模拟的无线场景一样可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业务体验,满足了VR对低时延高带宽的性能要求。

对未来更理想化的应用还有更多。贝尔实验室正在研究是否可以通过超高速网络实现"触觉互联网",也就是说,当你和对方正在用手机视频通话时,你轻轻地用手触碰一下他的肩膀,这个信息直接传递给对方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同时做出触摸的动作,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轻抚,所有一切都在一瞬间完成。

被誉为"吃宽带"的VR直播也将实现。诺基亚上海贝尔今年刚刚推出一款黑科技产品——OZO,通过8枚光学传感器捕捉360度全方位的音频和视频,观看OZO拍摄的视频,用户听见有狗叫,转过身去,就能真的看见"汪星人"。而且OZO拍摄的视频采用了标准格式,用户可以通过如Oculus或HTC Vive这样的虚拟现实头盔从YouTube上观看该机拍摄的视频。以后,那些拿着手机做直播的女直播们不提升自己的硬件设备,都不好意思出门说自己是"网红"。

不过,根据规划,5G将在2020年普及商用。在仅剩的3年多时间里,这些硬件设备的技术提升和内容制作能否跟得上网速的提升,还真是个未知数。至少6万美元的OZO一般人是买不起的,但3年后是否能有600美元的同类低端产品出现呢?

神话 高频段毫米波将打破频谱限制

现实 技术太前沿,还只在实验室实现

高通展台上,工作人员手中的移动终端始终与实验发射站保持着千兆级的超高速连接,即便工作人员已经达到脱离观众视线的较远距离,终端与发射器之间依然保持着高速且紧密的联系。要知道,超高速数据传输就像动漫《七龙珠》里的冲击波通常只能直线传播,而且距离短,难以拐弯、折射和绕射,但现在这个技术难关正在逐渐被攻克,为5G商用打开更广阔的前景。

这是如何做到的?高通市场高级总监Peter Carson举了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当你闭上眼睛时,有人边说话边走动,但你并不难判断出对方的移动方向和彼此之间距离,因为两个耳朵听到的声音有时间差、角度也略有不同,大脑通过运算从而得知声音从哪个方向传来。而高通推动的5G毫米波技术,就是一项不折不扣的黑科技,通过在7.1平方毫米(一个5角硬币的面积是20.5mm)的面积上集成32根天线阵,这就好比一个人拥有32对耳朵,这将对信息捕捉和分析大有裨益,让极致带宽成为可能。

毫米波的最大优势便是极宽的带宽,通常认为毫米波频率范围为26.5~300GHz,带宽高达273.5GHz,这对于频谱资源稀缺的移动网络领域来说,简直是一座挖掘不完的宝藏。最新的消息是,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部门(ITU-R)第五研究组TG5/1任务组第一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研究在24.25GHz-86GHz频段范围为IMT确定新频谱,这意味着,5G系统高频段频谱规划的研究工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