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无线通信业界新闻 > 国产手机迎寒冬 出路在哪里?

国产手机迎寒冬 出路在哪里?

时间:05-14 来源:RF技术社区 点击:

当360、乐视、格力、美图以及李阳、众多明星都纷纷要做手机的时候,国产手机厂商却迎来了季度负增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日前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IDC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09.8百万部左右,同比下滑5.6%。其中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98.8百万部左右,同比下降4.3%。而国内智能机市场第一的宝座,却被定位于高端窄众市场的苹果以1460万部(2015年第一季度,苹果占国内智能机出货量市场份额为14.7%)出货量给拿下了。

  

这透露出的信息包括,国民整体收入提升,整体智能机市场都在趋向饱和的情况下,当许多用户拥有多款智能手机的情况下,性价比策略已然失效,当越来越多的用户拥有一款以上的智能机时,对新手机的选择则更加倾向于品牌。而与此同时,拥有软硬件一体化生态的苹果,其品牌影响力正在扩大,其本土化策略正在进一步奏效。这意味着,主打性价比策略的国产手机的寒冬已经来临。

国产手机迎来寒冬其原因之一在于,国产手机的发展一直依赖整条产业链与原材料的供应与代工厂组装,导致硬件创新能力被压制。即便在目前,供应链也依然是国产厂商无法破除的瓶颈,当集体发力"机皇"追求硬件顶配时,在上游产业链比如芯片、摄像头等供应链环节"争抢货源"已经是一种常态。

但大的原因还是在操作系统层面。当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倒向Android,导致国产手机厂商在产业链上游的话语权与生态系统构建都成为空中楼阁,而在软硬件的核心掌控层面双向空缺的结果是,品牌一直被压制。而前面提到,在智能机饱和状态下,消费者对新机购置的选择往往更加挑剔而倾向于品牌。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研究主管汤姆·康(Tom Kang)曾指出,目前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已超过90%,这意味着中国几乎所有人都已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在人手一机甚至一人多机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仅仅在配置参数上的少许提升,再难打动用户购置新机,因为用户不需要对接近同质化的设备进行周期性的更新换代,这只能造成用户越来越多的无处安放的电子垃圾,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负累,所以,往往只有影响力的品牌在这个时候成为选择标准。

另外,我们还看到,随着iOS系统与iPhone的双向口碑提升,Android品牌则在持续低端化。从基因上看,Android系统本身背负着抄袭iOS的嫌隙,当年乔布斯曾愤怒的表示要用尽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息摧毁安卓,因为乔布斯认为Android是一件偷来的产品。这源于当年谷歌前CEO现任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于 2006~2009年8月三年间担任苹果董事,而后来其进行的Android原型机的研发与iPhone全触屏机并无太大区别。在Android与iOS系统层面的品牌比拼上,Android已经落于下风。

相对Android开放系统,iOS封闭系统有更好的软件权限与操作运行、进程管理机制,系统体验方面超出一筹。而所有的国产厂商与三星、HTC品牌都处于Android阵营内,相对来讲,所有厂商无论自身实力如何,头上都顶着Android这个品牌,这些厂商无论手机做工优劣、配置高低,高端低端,都被统一称之为Android手机。Android系统品牌的持续低端化,首当其冲的是这个阵营内的手机厂商。甚至当国内的歌手、培训老师、安全软件厂商、视频网站都可以进入到Android阵营做手机的时候,整个Android的品牌高度无疑在被被持续拉低。所以,在大的系统层面的品牌被持续拉低的情况下,整个Android阵营内的所有品牌则跟着内伤,其中相对优秀的厂商要通过硬件升级与工艺设计来凸显自身品牌也难上加难。

对于谷歌来说,它也无意推动Android的品牌上升,因为Android操作系统并没有为谷歌带来硬件层面的利润,唯一的好处是让用户流入它的搜索大本营,所以谷歌只需要获取足够多的用户,这是谷歌盈利模式的核心。它需要形成手机厂商规模继而形成用户规模,让Android阵营的手机用户能成为其搜索引擎为核心的软件生态一员即可,谷歌也无意于要过度扶持某个品牌商的崛起,它更需要Android体系内部的手机厂商的互相制衡与竞争,才能确保自身的话语权与掌控力。所以,Android厂商在系统层面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始终无法避免在Android阵营内惨烈的厮杀与价格战。

再次,Android操作系统对厂商的限制还在于软硬件融合方面。国产手机搭上Android的列车,通过整合产业链上的资源就可以像白蚁一样蚕食低端快速发展,却无法像苹果做到掌控软件与硬件,在软件升级与硬件创新保持着一定的节奏并可以深度融合,这样确保了品牌高度与创新能力,继而确保苹果在高端窄众市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