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企业转型与NGN在中国的推进与实施

企业转型与NGN在中国的推进与实施

时间:01-29 来源:赛迪网 点击:

们面前,大力拓展业务对运营商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很多封闭的结构,你们两位是怎么看的?

王翔:

第一个问题,IMS和软交换,直接把它们拿来比,软交换的定义是什么?从以前来看,大家把软交换定义为基于248VoIP电话,但是目前看,软交换的定义,包括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创新。如果从原有的软交换架构来看,目前在网上做的已经不能按照原来的标准说这就是软交换了,因为从现在的架构来看,更像IMS。但是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软交换和IMS没有本质的差别,他们都是以软件来控制整个网络,从产品来讲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异。从中兴公司来看,软交换和IMS都是在一个平台上做,软件有一些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并不是两个完全分割开的设备。从目前看,软交换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工作,电信从2002年开始做,把现有的软交换已经做了变革,软交换和现有固网的设备,包括他们的管理、计费融到了一块,使软交换在原有传统的网络管理看的更像一个传统的设备。对于IMS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在建立一个新的管理体系的时候,是把原有的体系全部移到新的体系上来做,还是拿IMS兼容原有的体系?对运营商是一个选择。一种选择,我们可以把原有的设备的管理方式,包括整个运作的方式全部打破,当然这是比较大的革新,但是很多人不愿意这么做,他觉得原有的用户群体更大,原有的价值更大,希望在保留原有客户价值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地改良,这是一般的想法。我们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不一定在全球都适用,我们看了全球各个运营商的转型,没有一家是完全一样的,在制定转型思路的时候,会根据每一个国家的国情,用户的使用习惯,整个风俗文化以及其它的影响因素制定它的战略目标,使得每一个转型看起来都不一样。在中国这个场景下可能并不一样,在中国的市场上有固话用户3.5亿,我们把3.5亿进入叠加的网络提供增值业务,还是把3.5亿完全牵到全新的网络里,实现更好的平台?现在争论更多的并不是说采用IMS还是采用软交换来做目前的功能,因为现在虽然做了很多改造,第一期还是进行传统的电话服务。更应该关注的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关心他,制造出或者设计出客户关心什么,对客户的定义,我和用户之间关系的远近,面对面的沟通,我来关心你,为你制造一些差异化的业务,这是运营商最终要做的。IMS在资源的管理、QoS上,比软交换确实多做了一些工作,软交换也在不停地发展,软交换和IMS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吸收相互的东西,比如IMS会吸收软交换在传统仿真、模拟,包括新的增值业务的经验,会把这些东西融到IMS里。未来两年的IMS和今年上市的IMS肯定是不一样的,软交换也会把原有在数据网络的管理,用户的管理与认证这些功能补充到软交换系统里,可能明年的软交换比今年的软交换又进了一步,中兴认为软交换和IMS在未来的点会融合,会做到统一的设备,未来的点可能会把现有IMS的特点和现有软交换的特点都吸收进来,形成一个全新的东西。所以我认为不变是不可能的,世界一直沿着一个方向,就是更利于用户,更利于运营商,在降低成本的方向去前进。

第二个问题,因为我一直在做产品,从目前看,原来的智能网我认为还是比较专业的工作,毕竟还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可能针对电信专业的人开放程度比原有的SIP的方式要更加方便一些,但是毕竟产业链没有打开,业务的竞争是产业链的完善,如果只靠几家主流的设备商开发业务,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想要打开,标准上就要更加开放,使它更近于计算机,业务才能更快。开发同样一个业务的速度,在互联网上并没有加快,但是相反的有上千、上万甚至更多的人在开发这个业务,可以看到同样一个功能的软件非常多,也就是说产业链建起来了。后面一期要做的工作就是运营商怎样让业务的产业链能够进来,让更多的开发商能够进来,加入到这个队伍,真正从开发速度看,现在的互联网上单纯的一个业务并不比原来快,只是开发的多了,相对显得它的速度快。我的想法是今后要把产业链打开,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电信这个行业来,为电信这个行业贡献一份力量。

任建军:

从两个方面来看。软交换是一个设备,IMS可能是一个体系,或者软交换也是一个体系,软交换的体系对这个行业来说是失望的,因为不符合当初的预期,当初大家希望软交换体系能够提供多媒体,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为什么到现在软交换还在做一些窄带的事情,做交换机的事情?其实大家对软交换的网络或者对软交换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软交换现在更是一种窄带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