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前置放大器电路设计的发展史

前置放大器电路设计的发展史

时间:02-09 来源:〔日〕是枝重治著 韩昌升 译 袁橹林 校 点击:

以图14的电路来说,β回路对于10kHz的阻抗大致是23 kΩ ,对于12AX7将成为一个很重的负载。于是就想出加设阴极跟随电路来从这里引出负反愧以便尽量减轻管子的负担办法,这就是图15所示的 Marantz型阴-阴反馈均衡电路。

  但是,这样做也有问题。这就是加上了一级阴极跟随器之后,如果不进行补偿的话,就会在负反馈加得很深的高频上自激。因而在必要从后面那个管子的板极对前面那个管子的阴极施加局部的高频负反馈,预先把高频的环路增益给降下来,然后再加上选择性反馈。这个 22pF电容对于 10kHz的阻值约为 720 kΩ,因而作为12 A X 7的负载是不能加以忽略的。此外,它还会降低开环增益,所以负反载量也就减小了,失真率并不能取得像预想的那种程度的改善。

  由于这种结果,和做得较好的两极板-阴反馈型均衡电路相比,它对于10kHz的最大输出电压也不过增大4dB左右而已,失真率的改善也是这个程度。可是,从听感上却感到它的性能是极为优异的。为什么会如此还搞不清楚,我想这很可能是由于它在动态性上远远优于两极反馈型电路的缘故。

2. 对于β回路阻抗的重视
  有一段时期,曾经把Marantz 7的三极阴-阴反馈型和后面要讲的McImtosh C -22的两极板-阴反馈型均衡电路+阴极跟随电路相比较,出于前述理由而认为前者在动态特性上较差。这固然也有道理,但从推动β回路的能力来考虑,是并不应该这样讲的。

  Marantz 7的β回路是由阴极跟随器的输出来推动的。和输出阻抗十分低的阴极跟随器成并联的β回路会工作得极为稳定。而且Marantz 7还把β回路本身的阻抗也设计得很低。笔者认为,Marantz 7把β回路的阻抗设计得很低这一点,正是它的最大优点。其后由日本厂家所设计的准Marantz型均衡电路之所以全都失败了,我认为毛病就出在没有把β回路加以低阻化。

3. 独特的McImtosh C –22
  和Marantz 7大致在同一时期推出的McImtosh C –22型前置放大器则是别具一格的。其均衡电路见图16,乍看起来和Marantz型很想像,然而却并不是三级反馈型,而是两级板-阴反馈型均衡器再加上一个缓冲器。这种电路形式始自单声道时代,但C-22还加有少量正反馈,可说是正负反馈兼用型。整个看来。C-22是一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单声道时代影响的放大器,但音色很美,是我所喜欢的。

  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指日本,--译者)一直到六十年代后半期以前,并没有拿出值得一提的产品。这里举的三个日本机器都是在六十年代后半期出现的。这就是可说是模仿Marantz的Lux PL-45和Sansui CA-303,以及与濑川冬树氏的电路一脉相承的Mactone XC-30。

  PL-45和CA-303可以说是前述Marantz 7型均衡电路的不良翻版,属于"认为只要在第三级加上个阴极跟随器就万事足矣"的设计。PL-45的音调控制电路则是Baxandall型的变型,相当合理,CA-303是包括音调控制在内的整个电路都是Marantz 7的很强影响。

  Mactone XC-30的音调控制电路很有特色,采用了三级阴-阴反馈型电路,估计是采用了濑川冬树氏的设计。低频只能提升。缺点是高频的调节范围窄,在失真率上也会有点儿问题,但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电路。不过,如果不是三级阴-阴反馈电路的话,恐怕是不成立的。请参考看图17。

4. 改进两级负反馈型的方法
  前面讲过,负反馈型均衡电路的β回路应该尽可能用阻抗低的电路来推动。此外从最大输出电压以及失真率的角度来讲,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的后一级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六十年代后半期起,业余爱好者试制了不少对两级负反馈型均衡电路中的后一级加以强化的均衡放大器。其中的上杉佳郎氏可以说是一个代表性存在。上杉氏曾经给次级用过三极输出管,或者是采用SRPP电路,看来是多方做了实验。

  这样设计出来的均衡电路,其优点是可以获得很高的容许输入。当把均衡电路的增益取得较低时,1 kHz的容许输入可以很容易地做到1 Vrms左右。直到高频为止的容许输入当然也可比起其他电路来要更高一些,并且还会伴之以低失真特性。这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既容易实现又容易获得高性能的方法。

  像前面的图14所示给次级采用6R-A8等输出管的方法,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此外,当然也可以考虑采用具有很强的带动低阻负载能力的并联调整推挽(shunt regulated push-pull)电路亦即SRPP电路。例见图18,图示电路是使次级工作在SRPP状态。即使是采用了SRPP方式,也是基本上不需要进行相位补偿的。
这种SRPP方式是许多人都尝试过的,下一节所要介绍的和田氏前置放大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且即使是在现代,像Precision Fidelity C-4等也是很巧妙地采用了这种SRPP电路的。这时,如果如图19所示给初级采用五极管并在次级采用板极内阻很胝的双三极管的话,就会得到十分优异的特性。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