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大盘点
在人们的印象里,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还只是某些公司和尖端科研实验室的内部项目。它们看起来很酷,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出现在生活中。
然而,它的进展其实比人们想象的快: Google 早就在加州和美国其他几个州取得了自动驾驶上路的许可;特斯拉已经交车的 Model S、X 系列中也已经上线了实际可用的自动驾驶功能,驾驶员可以在高速公路环境下把方向盘和油门制动交给计算机和传感器接管。
别以为只有 Google、特斯拉这样具有科技和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才会钻研自动驾驶技术。通用汽车、宝马、福特等一众"传统"汽车公司也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当然,它们拥有丰富的造车经验,因而大都选择了跟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交换资源。
我们整理了一个列表,对各大押注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进行了盘点,你会发现,原来整个汽车工业都认准了,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在未来正式接管道路。
"传统"汽车生产商
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的汽车之城,密歇根州底特律。通用汽车旗下拥有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和 GMC 四大本土品牌,以及欧宝、五菱等其他小品牌。
通用汽车在今年以 10 亿美元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创业公司 Cruise Automation,此前还斥资 5 亿美元购买了手机叫车软件公司 Lyft 9% 股份。通用汽车与卡耐基梅隆大学等美国科研单位有合作,也在硅谷 Palo Alto 设立了前沿科技实验室,启动了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研究。
就在最近,通用汽车宣布将和 Lyft 合作,争取在一年内上路实测自动驾驶电动专车——不是一两辆,而是一个专车编队。通用汽车计划在雪佛兰推出的电动汽车 Bolt 基础上进行改装,设计并等产出这个计划所使用自动驾驶电动专车。目前,通用汽车和 Lyft 还没有正式宣布其他的细节,但就华尔街日报报道,它们会在一个尚未揭晓的美国城市进行测试,而当地的用户在叫车的时候,将有机会选择是否乘坐自动驾驶的专车。
克莱斯勒 Pacifica
菲亚特克莱斯勒(Fiat Chrysler)是世界上知名的汽车制造商,由意大利的菲亚特和美国的克莱斯勒在 2014 年并购组合而成。菲亚特克莱斯勒旗下拥有菲亚特、法拉利、克莱斯勒、道奇、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等知名汽车品牌。
菲亚特克莱斯勒与近日和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达成了合作,将向后者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提供 100 辆经过改装的 Pacifica 厢式轿车,用于测试 Alphabet 的自动驾驶技术。
福特(Ford)是汽车业界的元老,现在也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福特旗下拥有福特、林肯等汽车品牌。
福特在世界一线的传统汽车公司当中较早确定了自动驾驶发展路线,投入了重金和大量研发力量进行研究,在密歇根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州都进行过上路测试。和其他汽车公司还处在自动驾驶研究初级阶段不同,福特宣称已经在雪地、完全无光的黑夜环境等非最佳环境下完成了自动驾驶的测试,效果比人类驾驶更好。
福特主要采用 Fusion 混合动力轿车进行测试,据称拥有目前汽车工业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汽车编队,多达数十辆。
丰田(Toyota)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旗下拥有雷克萨斯、斯巴鲁等品牌。
丰田是 Google 此前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汽车供应商,为 Google 提供了混动车普锐斯,以及雷克萨斯 RX 等车型。丰田也在去年 10 月设立了自己的自动驾驶研究单位 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跟斯坦福、MIT 等美国名校正在进行合作。TRI 的主要技术成员来自美国国防部 DARPA 实验室、Google、Facebook和 MIT 等。
奥迪基于 RS7 改装的自动驾驶汽车
奥迪(Audi)属于德国的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是一家中高端轿车品牌。
2014 年初,奥迪在 CES 上推出过辅助驾驶技术 Traffic Jam Assistant。顾名思义,它的主要功能是在交通堵塞时辅助司机驾驶。司机按动方向盘上的 TJA 按钮,当硬件系统探测到周围的车况适合启动自动驾驶状态时(比如适当的车速、无路边行人等),就会在中控屏上提示驾驶员 TJA 系统已激活。
2015 年 6 月 PingWest品玩曾经试乘过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奥迪 A7 汽车。这辆车只有在道路封闭、没有红绿灯、地面标识清晰的路况下才能进入自动驾驶状态,而且时速必须低于 60 公里——说白了,就是只有在城市的环路或者快速路上才可以开启。这属于有限条件下的辅助驾驶,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但仍然算做自动驾驶。奥迪方面透露 2017 年就将在市售的
- 汽车无人驾驶传感器平台大盘点(02-02)
- 自动驾驶距离我们还有多遥远?(02-16)
- 机器人时代:无人驾驶的野心(02-16)
- 多功能导盲车系统设计与实现(02-02)
- 智能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该如何简化(02-19)
- 汽车应用标准之争 凸显LIN竞争优势(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