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盘点国内10大车企智能网联技术发展动向

盘点国内10大车企智能网联技术发展动向

时间:02-25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点击:

干超声波雷达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偏离报警、转向辅助、前碰预警、自动泊车等功能。而根据车型需要,该套系统既可以集成,也可以裁减成各个子系统。此外,由于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大量先进控制技术,为满足控制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广汽还建立了自主嵌入式硬件平台(XCU)作为控制策略开发基矗并依托XCU平台,开发了智能控制器SCU、自主泊车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等。在车联网技术方面,广汽自主已经研发了车载T-BOX,其系统设计以汽车为主,手机为辅,网协助的多样化体验形式,将车载网络、手机网络、互联网网络结合,实现三网合一。

  6.2 广汽集团2015年智能网联技术发展动态

  6.2.1 广汽14亿元打造车联网

  2015年9月初,广汽集团正式宣布将上马汽车互联网生态圈项目。该项目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构建新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生活、汽车金融保险、二手车、汽车租赁等汽车相关业务于一体的汽车互联网生态圈;该生态圈由"3+1"平台组成,即整车电商平台、车生活平台、车联网平台这3个业务平台及1个互联网创投平台组成。广汽集团汽车互联网生态圈项目旗帜鲜明地提出"车生活"的理念,并将车联网结合到了生态圈中,无论从业务种类、范围,还是从资源整合力度来说,都比此前的汽车电商实践者更为丰富、广泛,也是广汽集团汽车互联网生态圈项目区别于其他电商项目的创新之处。据介绍,此项目不仅会在股权上采用混合制,也将在子平台引入完全互联网化的员工持股,甚至提出了在子平台采取纯财务投资的模式,以求在机制和体制上创新,全面按照互联网的特性来运作。

  6.2.2 广汽提出"153"战略拟投20亿重点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

  2015年,广汽集团提出"153"新能源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事业。"e"战略将通过e车、e工厂、e生态圈来全面实现。"e车"方面,广汽集团将投入20亿元重点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e工厂"方面,广汽集团着力推进生产制造及供应链的智能化和节能环保化,构建广汽生产方式。"e生态圈"方面,将全力推进整车电商、车生活、车联网3大业务平台及互联网创投平台的"31平台",实现汽车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

  6.2.3 传祺GS4开启了传祺智联网2.0时代

  2015年上海车展前,传祺GS4正式上市,开启了传祺智联网2.0时代,构建连接车主和汽车的互联"生态网"。此次广汽传祺的 T-BOX智能手机远程监控安防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具备14项功能,包括智能终端远程监控、手机远程启动/熄火、远程诊断、一键救援求助以及新增的远程座椅加热等,G-Link智能手机互联功能通过8英寸高清触摸屏3D语音导航系统实现智能手机互联双屏互动功能,丰富的娱乐科技配置带来炫酷时代感,融合众多实用功能,给驾乘者带来智能便利的人机交互体验。

  7、长城汽车

  7.1 长城智能汽车发展总体思路

  2015年,长城汽车计划募集168亿发展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相比长安等企业,长城汽车的智能化布局略晚,目前实质性动作并不多,至于能不能追赶上其他企业的步伐还有待观望。

  提升在电子信息处理和控制方面的技术积累:根据7月10日发布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长城汽车计划将其中的约三分之一资金——50.2亿元用于发展智能汽车。对智能汽车项目的总投资额为50.33亿元,拟用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娱乐系统、舒适健康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具体涉及车联网、自动泊车辅助、紧急制动、主动降噪系统等共计23项功能。

  从两阶段发展智能汽车:从发展的角度,长城的智能汽车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能汽车的初级阶段,即辅助驾驶;第二阶段是智能汽车发展的终极阶段,即完全替代人的无人驾驶。

  开发脑控汽车:近期由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段峰带领的研究团队与长城汽车合作成功研发出"脑控汽车"。不过分析普遍认为,脑控只是一个概念,是长城汽车对本轮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融资的一个注脚。

  7.2 长城汽车2015年智能网联技术发展动态

  7.2.1 长城将发布多项尖端科技涵无人驾驶技术

  在第五届长城科技节上长城汽车对外展示了其尖端技术研发成果,其中包括未来汽车领域将会涉及到的无人驾驶技术、脑电控汽车。

  长城无人驾驶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的应用,可实现对道路情况与周围环境的全方位探测,并经过内部智能电子控制单元高速运算,直接控制车辆的电子转向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及制动系统等机构,实现车辆的加减速、变换车道、跟随车辆以及超车等动作。

长城脑电控汽车的运作原理为通过脑电设备,捕捉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