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君正科技:没有我杠杠的处理器芯片,哪来华米手表的超长续航
医疗健康。3、ID识别和移动支付。
从本次君正与华米的合作就可以看出来,华米手表正是将重点放在了这个三个方面。首先华米手表本身就是主打运动,采用的GPS+GLONASS双星定位,可以精准记录实时轨迹、里程、海拔、步频、配速等专业运动数据,而君正低功耗处理器则保障的超长续航。
在医疗健康方面,华米手表支持动态心率监测,能在运动中实时监测心率变化(比如,用户在高强度运动中如果心跳超过默认的186次/分,手表就会震动报警,提醒用户要降低运动强度)。黄汪表示,华米是一家人体数据公司,把人无感地连入互联网,未来会有更多、更精确的运动健康监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更好地为人服务。另外,在移动支付方面,通过与支付宝深度合作,华米手表还提供支付宝离线支付功能。
开放的智能手表平台,为客户提供系统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运动智能化、医疗健康、ID识别和移动支付的发展方向上,刘将表示,君正正在构建一套完整的智能手表开放平台。以运动的智能化为起点,开放平台会在屏幕常显、超长续航、GPS定位、动态行为监测、运动场景细分等软、硬件生态方面持续优化。按照刘将的说法,这套开放平台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1、低功耗系统级芯片:
目前华米手表采用的是君正为智能穿戴定制的系统级芯片M200S,不但继承了君正一贯以来的低功耗特性(功耗只有同类产品的1/3左右,能效比高达1.8倍),而且由于是完全自主开发的核心IP,还可支持特定运算场景下的专用指令,非常适合开发具有多种特定使用场景的智能手表。
在华米手表发布会上,黄汪就高度评价了这颗芯片:"这是一颗专门为智能手表打造的嵌入式处理器,性能非常强悍。我也可以说它是业内最低功耗智能手表处理器。"
2、"主+协处理器"硬件架构:
基于智能手表高性能运行、低功耗待机的使用特点,君正开发了"主+协处理器"硬件架构:
●在复杂场景应用时,开启高性能、低功耗的主处理器运行智能系统;
●在简单场景应用时,协处理器则能够保证在更低功耗模式下满足用户需求;
●其他主要芯片和器件,君正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顶级的合作伙伴进行搭配,力求提供最优化方案。
3、定制化的"主-子系统":
为了适配"主-协处理器"的硬件架构,并满足相应的软件和服务开发需求,君正团队还创新地提出并开发了一套定制化的"主-子系统",以便厂商和开发者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更快捷地完成相应的软件和服务的开发。
4、完整的软件和服务:
作为一个新的产品形态,Android智能手表的软件和服务生态也不够完善。针对智能手表"互联""感知"、"语音"、"位置服务"和"云服务"等基本业务需求,如果每一个厂商都要从零开始研发,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大大拉长了项目周期。
为了方便厂商能够简单、快速完成软件和服务的产品化,君正已搭建一整套具有智能手表产品属性的"互联"、"感知"、"语音"、"位置服务"和"云服务",极大地减轻客户的资源投入并迅速加快了产品化进程。
超长续航黑科技:SLPE智能低功耗引擎技术
采访的最后,刘将透露了华米手表的超长续航真正原因:这项黑科技正是来自君正独创的SLPE技术,即Smart Low Power Engine(智能低功耗引擎)。它是君正基于自主研发的低功耗CPU内核,结合精细的电源管理技术,为低功耗应用场景而设计的智能引擎。
SLPE技术的推出,有效地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智能手表续航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超低功耗:CPU和Android系统休眠状态下,可支持大部分智能手表使用场景,从而保证整体低功耗运行;
2.动态常显:在屏幕低功耗模式下,实时接收、处理并动态显示数据;
3.场景优化:针对不同运动场景下的用户使用特点,极致提升用户体验;
SLPE技术保障了智能手表在低功耗模式下仍然支持消息提醒、完全活动追踪、动态心率监测和GPS轨迹记录,真正让Android智能手表实现1周以上长续航,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从而真正让用户觉得有用、好用并持续使用。
刘将还透露,除了华米手表外,SLPE技术也被运用到基于君正平台的多款Android智能手表,包括土曼T-ripple、映趣inWatch T,果壳天时、星光系列、罗西尼商务智能、Cowatch商务智能(海外版支持Amazon语音,国内版运行Ticwear)等智能手表等产品。此外,君正SLPE技术还将陆续应用在智能物流硬件和物联网产品领域。
- MIPS宣布君正购买其MIPS32架构授权(01-05)
- 基于君正处理器的MIPS智能手机通过Android兼容性测试(CTS)(05-27)
- MIPS与君正共同发布 全球首款 Android? 4.0 “冰淇淋三明治”平板电脑(11-06)
- 尴尬君正,是如何被“创新”带到沟里去的?(04-06)
- 北京君正:笨鸟不偷懒,有翅膀不必等风(04-13)
- 看处理器厂商北京君正如何从芯片的角度构建物联网生态(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