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设计服务部老大现身说法:这些年,我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国际"),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被业界誉为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航空母舰"。从2001年草创时的艰难起步,到后来高速发展,再到与金融危机狭路相逢的艰难时期,这艘集成电路航母十五年来饱经风雨。
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将风浪打向了中芯国际这艘大船,以往以国际大客户为主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对国内企业服务的缺失又让这艘大船很难马上调转船头。2010年,汤天申以资深副总裁身份加盟中芯国际,挑起设计服务部门的大梁。同期,随着新任管理团队到位,中芯国际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逐渐打开了面向国内市场的大门,迎来国际国内均衡的新发展时期。
破冰市场困局
在加盟中芯国际之前,汤天申在产业界有过三个身份:Intel公司科学家,创业者,华虹NEC公司设计服务副总裁。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汤天申放弃了在美国的大学终身教职,转轨工业界,后加盟Intel公司,参与了世界上第一个64位微处理器芯片的研制,开启了自己在集成电路产业界的职业生涯。
2003年,在与朋友的一次聚会中,几个人不谋而合,萌生了成立一家芯片设计公司的想法。当年年底,他们初创的公司就拿到了国内和硅谷风投。翌年,汤天申从Intel公司辞职回国,全身心投入创业中。
三年创业期间,公司诞生了不少产品,如中国第一颗液晶显示器驱动芯片、中国第一颗国标高清电视解码芯片等。然而,受当时国内产业环境不完善的影响,一些产品做完后得不到应用。
通过这次创业经历,汤天申意识到,国内的制造与设计之间是脱节的,"制造公司不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想帮忙也帮不上"。也正是此时,他萌生了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用于国内制造业的想法。恰逢此时,华虹NEC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汤天申欣然往之,在华虹NEC担任设计服务副总裁,一干就是三年。
从技术领域跨入管理领域,三个身份让汤天申在制造与设计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10年,中芯国际找到了汤天申,促成了双方的握手。
2001年,中芯国际在微电子产业"908"、"909"工程成就的大环境下起航成立。此前,两项工程跨越两个"五年计划",意图建立起我国自主发展的芯片产业,华虹NEC就是"909"工程的主体项目。然而,十年试水,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始终停留在芯片代工模式的初级阶段,技术与市场"两头在外"的情况让芯片业发展出现了巨大的悖论:所有人都承认中国内地芯片市场前景巨大,但中国芯片需求的绝大部分都通过进口满足。于是,刚刚诞生的中芯国际被寄予了这样一种历史性的期盼:独立自主经营,掌握先进技术和工艺,为国内外客户提供芯片制造服务,同时能向前研发新的、更尖端的工艺和技术。也就是说,中芯国际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模式,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事实上,本土制造公司不能为本土芯片设计公司服务,这是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长期面临的一个困局。成立初期,中芯国际的主要客户依然是国外大客户,国内大量急需制造代工服务的芯片厂商依旧要去国外寻找供应商。尽管成立后,中芯国际曾经历了高速的发展时期,但不能全面为本土芯片设计企业服务始终是企业的"心病"。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中芯国际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严峻困难,却也让其迎来了向国内市场拓展的新契机。汤天申的加入适逢中芯国际转型的关键节点,他也最终为中芯国际完成这次转身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90年代,原电子部部长胡启立曾在总结"909"工程时谈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三个困局:创新、市场与人才。十几年后,这三个因素仍然笼罩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之上,并折射在中芯国际的发展历程中。汤天申加盟中芯国际后,恰恰在这三个方面着力扭转局面。
在创新上,汤天申的视角是多维的。一方面,中芯国际一直在冲击国际前沿技术研发。另一方面,他主张,"不能总是开垦‘生土’,已经开垦的土地同样需要深耕细作"。2011年初,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成熟的逻辑工艺上强化了嵌入式非挥发性存储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几年坚持下来,中芯国际在这个领域里,已经从一个跟随者,一跃进入全球业界的排头兵行列。目前,中芯国际不仅在冲击14纳米的最新技术研发,同时也在已经量产的40纳米、55纳米等成熟工艺领域开发了许多新的技术。"根据产品集成度与成本的需求,并不是每种芯片产品都需要以更小纳米的工艺制造。比如高端智能手机上的指纹解锁芯片,就不需要先进工艺。成熟工艺融入新技术,可以充分挖掘和拓展其潜力。"汤天申说。
在汤天申看来,中芯国际当时亟待创新的是发展与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的创新又与市场息息相关。"作为一家高科技制造服务企业,我们不仅要有好的工艺和IP核平台产品,还要有好的服务。"汤天申主管公司设计服务业务,负责健全和改善中芯国际的设计服务生态环境;为芯片设计公司提供完整和有竞争力的IP核平台,帮助客户解决设计方面的难题,缩短研发周期;对公司内部,为工艺研发、市场与销售部门提供技术合作与支持。
使用IP核是目前集成电路企业在设计中采用的方式。如今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不再从设计最底层的电路开始设计工作,他们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设计芯片的整体性能和特色应用功能。比如手机芯片都是由一些已经设计好的基础电路和功能模块搭建起来的,这也是国内绝大部分设计公司采用的一种理念。而其中的基础电路和功能模块就是IP核。"如果说设计和制造芯片就像盖房子一样,那么IP核就是砖、门框和窗户。"
"以前公司在研发IP核上的业务比较凌乱,大家都去‘烧砖’,却没人做门框和窗户。我们的工艺研发比别人慢,有了工艺又没有IP核,有了IP核又缺胳膊少腿,很难满足用户需求。"对于国外的大客户,由于技术积累深厚,有自己设计的IP功能模块,中芯国际的短板对他们毫无影响。然而对中小型芯片设计公司,特别是国内公司,这个短板就成了大问题。由于中芯国际IP核的缺失,他们无法使用中芯国际业已成熟的工艺。于是,汤天申规定,中芯国际做出的IP核必须尽量满足中小客户的直接需求。在短时间内,很难用有限的资源做到面面俱到、尽善尽美,于是,汤天申和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平台化"战略。他们首先根据客户芯片产品种类布局功能模块的开发,一些中芯国际设计不了的高端和特殊的IP核,则引进国内外其他公司来做,如此便形成了一个IP核产品的"超级市场"。
"质量与服务是中芯国际最看重的。"一名中芯国际管理人员说。对于自己设计的IP核,质量管控自然不必多说,对于第三方供应商,中芯国际也严格要求和引导他们,使产品最大程度符合客户需求。此外,在汤天申的顶层设计中,中芯国际的IP核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方案。"有的第三方供应商是知名企业,信誉度高但价格贵;有的则是小公司,知名度虽不高,但是价格合理,配合度高",所以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的选择空间很大。
在中芯国际的IP核平台体系下,困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界多年的"两头在外"问题开始出现转机。2011年,中芯国际生产的晶圆仅有一半使用了IP核,如今,超过四分之三的晶圆使用了中芯国际IP核平台。现在,国内主要芯片设计厂商都采用中芯国际准备的IP核,中芯国际的业务重心也逐渐从仅以国外大客户为主,转变为以国内客户为主要驱动。"现在,中芯国际的中小客户数量很大,在业务分布上也比较均衡。在现在很多集成电路制造公司接不到订单的情况下,中芯国际的订单却爆满。"一名公司内部人士说。
中芯国际的工艺和IP核平台带动了国内一批IP设计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把制造代工业务,由其他地区转移到中国大陆来。这就是中芯国际被业界誉为"航空母舰"的原因。"因为航空母舰不是自己单独去打仗,而是带着整个舰队和飞机一起去打仗。"汤天申说,"这是中芯国际对产业界的另一种贡献。"
- 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十大新闻(02-23)
- 中芯国际第四季财报公布(02-18)
- 中芯国际虽然盈利了,但风险仍存(03-02)
- 中芯国际为半导体行业带来新转机(03-07)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大但自给率低(04-14)
- 晶圆代工景气 中芯国际保守看(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