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中国IT设计向暴富说“NO”

中国IT设计向暴富说“NO”

时间:08-16 来源:计世网 作者: 王臻 点击:

  在中国IT设计战略饥渴的大背景下,一些中国IT企业呈现出来的对设计的追求,是一种要求迅速致富的畸形心态。一夜暴富能不能让企业变成真正的贵族?

  一款叫好又叫座的酷产品是怎么诞生的?一个企业怎样才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一拨又一拨的客人。两年。

  有的客户说:"我来是想找一个美工,画点图。"有的问:"能不能给我做一个像iPod一样好卖的产品?"

  贾伟是洛可可工业设计公司的总监,他告诉我们,这两年来,每次见客户,他都必须先上一节"工业设计普及课",告诉客户什么是工业设计,什么是产品设计。

  在iPod风靡全球之后,贾伟说,他遇到的要求"给我开发一个iPod"的客户越来越多。

  在中国IT设计战略饥渴的大背景下,中国IT企业呈现出来的对设计的追求,是一种要求迅速致富的畸形心态。

  败将之鉴

  对工业设计接触较早的行业是家电业。但在工业设计界,家电业广为流传的工业设计的例子却是反面的。

  2001年10月,顾雏军在收购科龙后,为了突破企业形象,提出开发儿童用的冰箱。设计部门询问了一些家庭主妇后,认为儿童冰箱放在儿童房间里不合适,冰箱很大,让儿童天天吃冰淇淋也不好。

  但顾雏军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坚信儿童冰箱是最好的市场,总共投资5000万元去做这一个产品。在向市场推出了熊猫、企鹅、小狗等各种形象的儿童冰箱后,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却惨遭失败。

  另一个令人心痛的例子是国产手机。

  依靠设计取胜,曾经一度是TCL手机在巅峰时期的口号。在抓住刚富起来的国人对手机的精神需求和功能需求之后,铺天盖地的营销给TCL手机带来了令人称羡的业绩。2003年,TCL手机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94.5亿元,手机业务成为TCL集团盈利主力。

  然而,随着国际品牌大规模地进入到中国市场,并纷纷降低价格,当时的TCL手机领军人万明坚再也无法依靠设计挨过手机业的寒冬了。2003年, TCL手机的质量开始出现问题,返修率一度高达40%;2005年第一季度,TCL手机净利润从2003年7.82亿港元,滑落到亏损4.6亿港元; 2006年第一季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中,一度叱咤风云的TCL手机连前10名都进不去了。

  对此,某国产手机厂商的一位资深人士对记者说,在国产手机市场中,设计根本无从谈起。"一是技术原因,从别人手里买芯片,就决定了手机厂商在功能上能做出的根本性改动很小。而在外观和功能上,国产手机厂商多数也都是模仿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品牌。"

  在深圳,Design House非常多。这些小公司不仅出售各种品牌的手机,也出售方案。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CECT和金立等手机不仅用这些Design House 的设计方案,甚至连生产都交给他们。"尤其是CECT,基本上是采用品牌授权的方式,很多工厂都可以生产。"当然,更多的Design House方案是用在了许多不知名的品牌上。这些品牌在选择设计方案时,更多的是考虑对市场流行趋势追求,谁提供的方案和产品最快,谁往往就会被优先采 购。

  手机界的"寒冬"蔓延到工业设计的各个角落,这样的痛苦是绝大多数独立工业设计公司的真实写照。依靠设计取胜,已经越来越成为遥远的信仰,眼前的窘况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凭借单款产品的设计,IT企业也有过一夜暴富的奇迹,但这并没有改变IT企业的设计基因。

  倒立的金字塔

  在洛可可费力地向客户介绍工业设计是什么的时候,世界的另一端,宝洁公司的CEO Lafley正带着遍布全球40个分公司的几十名直接向他汇报工作的管理者,奔赴旧金山的一间事务所,并在那里待了一整天。这样庞大的阵容不是为了收购竞 争对手,而是去向一家叫做IDEO的工业设计公司学习如何创新。

  IDEO是美国两大设计公司之一,这家拥有350名员工、年收入不过1亿美元的公司,却拥有宝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HP、三星、NEC等声名显赫的客户,IDEO在设计业的地位相当于咨询业的老大麦肯锡。

  每年,IDEO跟客户间最重要的交流就是邀请客户一起进入创新之旅,让客户设身处地地体会消费者的需求。譬如去买某位拉丁歌手的CD,或去连锁店买其自有品牌的镇痛药等。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递给客户更多的对于设计的理解。

  工业设计的创意根源是需求。从"know how"到"know why",在国际巨头企业,设计前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国际上,工业设计的概念早已不是设计一个产品。"外观设计-功能设计-用户需求",已经形成了一 个工业设计的金字塔,最基础、最坚实的底座,是了解用户。

  "用户体验学"正在为设计重新定义。

  "今天的设计师实际上是解决企业和用户接口的问题,这是工程师和市场专家都没有办法解决的。" 清华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蔡军如是说。

但到了中国,情况却恰恰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