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微电子和IC设计 > 微电子学习交流 > 请教版上大拿,polar modulation和envelope tracking相比有何优

请教版上大拿,polar modulation和envelope tracking相比有何优

时间:12-12 整理:3721RD 点击:
下图1为polar modulation,2为envelope tracking
我感觉实现起来都很难,所以问下版上大神

polar有商用的吗?

据说某家一直在用polar
另外主流的envelop tracking是不是就像上图那样?

当然有

ET的目的是提高低输出功率时的效率,本身PA还是线性PA,envelope通路相当于是buck;
Polar本身不涉及到功率控制,只是用非线性PA来实现线性调制。。。Polar的envelope通路基本上都是LDO,解决不了低输出功率时的效率问题。

多谢大神
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因为polar可以使用高效的非线性PA,所以它在高输出功率时的效率要超过ET
而ET则在低输出功率下效率超过polar?

  有没有再详细一点的。我一直没想清楚。
  大拿看我说的理解对不对。ET你这里说的是线性PA。
  那对于高PAPR的时候包络大的时候降功率低的时候升功率。
   POLAR是通过改变PA的P1DB点么?高幅度的时候升高P1DB点低的时候降级P1DB,
  也就是说改变PA的工作线性区?也就是通过PA的电源调制来改线性区?
  说得不对使劲拍,我一直没搞明白两个的区别。还是两个都用的电源调制,
  一个是常态是低压电源,高幅度就升压。POLAR是平时都是高压电源,低幅度时降压。
  但POLAR平时工作区是非线性,低输出功率的时候降了电源电压还是工作在非线性区?

从效率上说这样,但肯定是要和线性度一起考虑问题的。
polar带来的AM-AM,AM-PM都比较厉害,常常需要预失真。
所以不同的调制方式比如8PSK或者256QAM,用这个架构划不划算不一定。

我记得好像也是07年有哥们提了envelope tracking和envelope following的概念(区别什么我都有点忘了,大概一个是完全跟随envelope,一个只是离散化的step?反正他当时的思路是在电源上做buck),现在好像都只提tracking了,最近几年paper不少,我没有怎么研究,可能也有很多误解的地方。
polar的PA始终是非线性的,因为输出功率和电源电压是dB-per-dB的,所以有人是在电源上用LDO跟随envelope;也有人是通过调PA的UNIT个数(印象中07还是09年的某篇isscc上就这样搞的),这个因为输出功率与UNIT的关系不线性,一般需要AM-AM的预失真。

那某家选择用polar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他们用的是QPSK,GFSK,
预失真时也只考虑了AM-PM,似乎连AM-AM也没做

某家是哪家?如果是LDO的做法,是不需要AMAM的

前infineon
他们用的很可能就是LDO

我的理解是,两个技术其实不太好直接比较。
Polar是构造复信号的方法之一,和正交上变频相对应。
ET是通过调制电源提高放大器效率的技术,本身不涉及modulation。
所以你可以IQ+ET,也可以Polar+ET,你也可以polar然后不通过电源来调幅,各种做法都有。
3G/4G信号的PAR比较大,ET越来越重要,iphone给PA的PMIC就是支持ET的。ET一般用在线性PA上,不过ET下的PA通常工作在深压缩区,基本也就是非线性PA了。ET系统一般需要DPD来获得足够的线性度。
polar做宽带调制(几十M)比较有难度。调幅可以在Mixer直接和包络相乘,或者不用Mixer,直接调PLL输出的幅度,比如调电源或RFDAC的方式。

是手机TRx芯片么?如果是2G的东西不太需要预失真。

是3G UTMS

我找到了一篇科普文章,但是似乎和你说的不太一致
似乎是把envelope tracking和polar 并列的
Envelope Tracking or Polar—Which Is It?
http://ieeexplore.ieee.org/xpl/login.jsp?tp=&arnumber=6196350&url=http%3A%2F%2Fieeexplore.ieee.org%2Fiel5%2F6668%2F6196280%2F06196350.pdf%3Farnumber%3D6196350
但是我没权限下载啊,哪位弟兄传上来分享下。。

Polar在终端上应用的历史应该追溯到EDGE时代,在这之前对GSMK这种
衡包络信号无需调幅,最简单的平移环结构就可以,而且可以用平移环
中的环路滤波器实现信道滤波,便宜好用——这是十年前的事情。
我第一次用到Polar是在2007年左右,那时候EDGE还是主流,当年N记
用的芯片组对EDGE的处理基本分两类:线性PA,Polar PA。区别在于
线性PA的输入端信号已经是包含了幅度和相位调制的信号,Polar PA的
输入端信号只含相位(频率)信息,幅度调制通过Vcc控制PA输出电平
(其实就是让PA时时刻刻处于饱和状态)实现。
事实上这时候会有AM-PM失真,但是不严重,为什么?我们可以想象跟
GMSK PA相比其实两者没有差别,GMSK PA也是“时时刻刻”饱和的PA。
前面那位说的对,Polar实际上是实现调制(幅度调制)的方式。换句话
说,无论基带信号电平高低,Polar必须始终控制PA输出幅度以保持调制
的有效性。
ET在基站上出现比较早,我最早接触是在06年左右,当时我们的W基站
上了DPD,考虑配合ET使用。手机上真正大规模应用是在MSM8974时代,
高通引入了ET+DPD的解决方案,我在8974上和8994上都用过。
ET不是一种实现调制的方式,而更多是改善PA在包络信号下的效率。
在ET之前已经有类似的技术,APT,Average Power Tracking,在WCDMA
时代用的最多;APT是在一个帧(记不很确切了)内根据平均功率调整
Vcc,但是无法精确到根据包络功率调整。
ET则是精确的调整Vcc以跟踪包络电平变化。ET可以说是从APT演进而来,
而不是从Polar变化而来。
ET是一种优化PA效率的方式,它本身不带有任何实现调制的功能。但是ET
会明显的改变PA的AM-AM,AM-PM曲线,像高通就需要用DPD来优化线性。
其实这俩配合着用比较方便,因为都需要对基带信号进行预解调和分析。
前面拉马努金说到Psat,在基站端曾经有人(现在也有在研究)希望通过
栅极调制改变Psat实现类似ET的的功能,但是商用的似乎没有。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