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工程师博客:三支IC股票揭开中国电子产业六大谜团

工程师博客:三支IC股票揭开中国电子产业六大谜团

时间:02-0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依靠一颗MP3领域的DSP控制器芯片,形成行业垄断之势。在当时,在深圳华强北随便拿起一台MP3,80%的可能性是炬力的。于是,依靠仅有的那3年丰收,顺利敲响了纳斯达克的第二锤。

与中星微不同,虽然背后仍然是台湾资本的操控,但炬力清一色的本土团队,他们深谙山寨在中国的权重,更精通于此。由于拥有绝对的执行权,在2005-2006年间,炬力凭借两颗DSP低成本芯片ATJ2085和ATJ2097引爆了便携多媒体市场的山寨。

然而,上市之后,炬力却遇到了中星微相同的命运,为何?

【谜底三】一群千万、亿万富翁在一起,究竟是否还能商讨公司发展大计?

2007年,炬力的FAE照例要穿梭于各个代理商,进门如果遇到研发工程师,第一句话是:有问题别找我,我是过来聊天的。

当时正值炬力第一颗32位CPU 213X出炉,残酷的现实今非昔比,外有瑞芯微铺天袭来,内有研发团队疲惫不堪,芯片问题一堆,系统问题一堆,而一线团队仿佛在上市的一刹那释放了最后一口力气。

是呀,就连一个小小的FAE也是过百万身价,在珠海可以了。而高层各个千万、亿万。出差的级别,消费的级别都不同了,奋斗了那么多年,享受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千万、亿万富翁们各个都在盘算着单干,百万销售和FAE们各个在想着串点货卖卖。

于是,炬力和中星微,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上市路径,却有着相同的上市后的轨迹。这也是华为全民持股后最担心的。

【谜底四】技术军备竞赛,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最后的胜利者会是谁?

中国的IC设计,基本上是2003年开始的那批海龟带回来的。就这么几年,大家都在赛跑,在那之前行业几乎是空的。大家不妨跟随我回顾一下2005年-2010年的芯片发展步伐:

SoC ARM内核:ARM7 60MHz ARM9 133MHz ARM926 300MHz ARM926 600MHz ARM11 800M/1GHz A8 1GHz A9 1.2GHz

芯片制造工艺:0.25um 0.18um 0.13um 90nm 65nm

Nand flash:128MB 256MB 512MB 1GMB 2GB 4GB 8GB 16GB 32GB 64GB

SDRAM/DDR:16MB SDRAM 32MB SDRAM 64MB SDRAM 512M DDR 1G DDR

便携屏幕尺寸:1.8" 96x96 2.0" 220x176 2.2" 320x240 2.4" 320x240 2.8" 320x240 3.0" 320x240 3.5" 320x240 4.2" 480x272 4.8" 480x272 7" 480x272 8" 800x600 9.7" 1024x768 10.2" 1024x600

视频解析分辨率:96x96/128x128自定义格式 320x240 avi 320x240 RMVB 480p RMVB 全格式 720p RMVB 全格式 1080p RMVB 全格式

这是一场技术军备竞赛,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在这里只有不断的超越和被超越,没有永远的领跑者。更为特别的是,这场比赛是不公平的,一直会有体力充沛的新对手从前面的路口插入。那么,可以肯定一点,今天的领跑者,未必是下一圈的领先者。以PMP市场为例,炬力2005-2006年领跑MP3/MP4,2007-2008年被瑞芯微完美解决AVI接跑,2008年君正率先支持RMVB接跑,2009年瑞芯微RMVB跟上再超越,2010年瑞芯微手机市场布局失败,回转孤注Android PAD领跑平板电脑。。。

我们千万别以为这是自然的技术发展路线,究竟谁在幕后导演这一切。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第一代MP3、第一代PMP、第一代GPS、第一代便携数码电视播放器、第一代手机和铉、第一代手机基带、第一代手机媒体处理。。。也许你会觉得,国外发展在前,一直领先作为第一代很正常,第二代直到山寨都是台湾和本土的了。其实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我们以TI为例:今天TI在卖的,显然是几年前就在筹划在研发的,如果你去看他们的芯片手册,厚厚厚厚的一摞,其中很多很多都是很好的芯片,但研发出来却没有卖,而另一方面却闷头一个劲的往前领跑。

这里,我们不妨可以清晰的看到这场马拉松的脉络,同是一场竞赛,国外IC公司已经坐上了汽车和摩托车,而本土IC设计公司基本上是用腿的。结果就是一路疲惫的跟跑,这样总有一天会疲惫,而有幸一旦上市,那种一下子达到目标后的疲惫感会让人更加疲惫,无法支撑。


 

2010年,朗科创业板上市了,当时我的结论是,又一家公司结束了,而且是一家早就该结束的公司。身处深圳U盘市场的人都知道,朗科基本没有任何核心技术,自己做的芯片最后连自己都不用了,但不做又不行,U盘的发明人自己都没有U盘芯片太说不过去了。朗科依托的所谓专利,大多是抓住了时间点的文字概念。按照朗科的U盘专利,所有USB连接电脑的便携设备统统在侵权之列。正是这些文字构成的专利,构筑了朗科开创中国IC设计公司以专利作为公司主要赢收的先河。

然而,假的不能永远真,上市仅3个月,公司创始人,即全球U盘发明人如此快速变节,显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