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传感器 > 手机双摄像头的秘密,背后都有哪些CMOS传感器玩家

手机双摄像头的秘密,背后都有哪些CMOS传感器玩家

时间:01-10 来源:传感器技术 点击:

新功能正推动CMOS图像传感器产业变革,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0.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8亿美元。

行业调研机构Yole认为CMOS图像传感器产业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智能手机中的摄像头数量增长将消除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缓慢带来的影响。双摄像头和3D摄像头将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出货量产生重要影响。

图像传感器在各新的应用领域焕发生机

2016年的消费类市场正从数码摄影的衰落中恢复起来。虽然,运动相机似乎已经达到市场上限,但是新的应用,如无人机、机器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正促使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焕发新的生机。

与此同时,汽车摄像头市场已经成为CMOS图像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增长领域。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对传感器供应商的压力,以提升其传感技术能力。图像分析是新兴需求,并且人工智能的早期应用正吸引众人的目光。预计2016年~2021年,汽车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高达23%。因此,我们认为2021年之前,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的市场增长不会出现放缓的趋势。

与汽车市场相似,图像分析和性能提升也正在生产、安防、医疗和工业市场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技术革新仍然是CMOS图像传感器的主要驱动力

背照式(BSI)和堆叠BSI技术正在兴起。这些技术有了重大突破,正在改变竞争格局和市场状态。堆叠BSI图像传感器分层堆叠像素,包括片上背照式结构像素的形成,芯片包括用于信号处理的电路,将代替用于传统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的支撑衬底。该种图像传感器还能集成更多功能,如自动对焦(AF)和光学防抖(OIS)。

智能手机的双摄像头技术

智能手机摄像头主要有以下两个驱动因素:

(1)尺寸:摄像头模组的X、Y和Z尺寸

(2)图像质量:特别是高分辨率、低光性能、对焦和防抖

"双摄像头"技术正在改变游戏规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容抢占市场份额,推动CMOS图像传感器产业增长。另一个重要情形是智能手机前置摄像头正在酝酿变革,这主要受人机交互接口技术的驱动。

理解双摄像头和3D感测摄像头对各种产业的影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些基础硬件是计算革命(Computational Revolu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改变生物识别、机器视觉、影视娱乐、安防监控、智能交通、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

未来CIS技术的发展路线将得益于以下三方面的推动与约束

2010年,背照式(BSI)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开始发展并逐渐占据市场主流,已经获得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背照式是实现像元尺寸1.4 μm - 1.1μm的关键技术,这一技术促使80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进驻智能手机市场,同时使得2400万像素以上的CMOS图像传感器进入单反相机市场。

相机模块尺寸 (X,Y和Z尺寸)

成像质量(分辨率,灵敏度,对焦性能和防震能力)

功能性(慢动作视频,图像分析,运动控制)

索尼依然是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的巨头

当下的移动图像传感器,几乎都是CMOS材料的,这种材料相比以前的CCD材料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了芯片的功耗,在噪音、速度上也有更好的表现。而说起CMOS,索尼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其不仅是著名的相机制造商,还是目前最大的CMOS传感器供应商,为市场贡献了诸多高像素、高感光、新结构的图像传感器,所以使用索尼的传感器一直是市场上高端手机的典型特征,也是厂商们大书特书的宣传点,仿佛图像传感器市场上只有索尼一家。事实上,当下的图像传感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连中国厂商也在通过资本的运作参与其中,这次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主流的图像传感器厂商。

市场上的主流图像传感器厂家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只与整理顺序有关

索尼

索尼的Exmor图像传感器除了在移动市场独领风骚外,在相机领域也是独占鳌头,不仅自家相机使用,连尼康、宾得、奥林巴斯等品牌的部分型号也采用的索尼传感器,支撑这种强大市场号召力的是索尼无可匹敌的技术实力,比如说堆栈式技术。

在流行的背照式传感器中,像素和处理电路位于同一平面,下层是支持基板,堆栈式结构是将上方信号处理的电路移到下方取代支持基板,在芯片上重叠形成背照传感器的像素部分,使传感器面积大大减小;同时由于像素和电路部分的独立,使得厂商可以针对像素层进行高画质优化,而电路层进行高性能优化。

三星

  

就技术而言,三星有独家的ISOCELL技术,原理是通过在相邻像素间形成物理屏障来提升感光能力,使像素串扰较背照式传感器减少30%、动态范围提升30%。

15年三星推出了业内首款1600万像素、单像素尺寸仅为1μm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