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物联网、云:创新技术成就网络社会
当前,ICT基础设施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构成了我们整个生活以及商业社会的基础,通讯通讯不再局限于是通信能力,而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基石。
正如爱立信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常刚在ICT中国·高层论坛上所说,网络社会的脉动正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移动宽带,即面向5G的加速发展,另外一个就是物联网,云则是实现5G应用及万物互联的纽带。
爱立信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常刚
在2016年北京通信展上,爱立信以"创新成就未来"为主题,重点展示了在5G、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诸多创新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将奇思妙想转变为全球践行。
5G梦想照进现实
虚拟现实自动驾驶、云机器人、人机互动手臂、无人机……在爱立信展台上,记者近距离体验了5G的多种应用实践,切实感受到创新技术所带来的科技魅力。
常刚对于爱立信在5G方面的技术探索进行了介绍。今年6月,爱立信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在英国合作进行了远程医疗演示。利用具有触觉反馈技术的远程操控手套,机器臂可以通过振动回馈让医生远程触摸到病人,从而对病人的具体情况有一个真实的感知。"这种感知,只有利用5G的低时延高可靠才能实现。"常刚强调。
在中国,爱立信与中国移动江苏无锡分公司合作在无锡进行了5G无人机试验。该试验是国家科技重大5G专项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第一例无人机在运营商蜂窝网络上通过5G技术的验证。在试验中,一架无人机连接到概念型5G蜂窝网基站上,演示不同飞行高度。试验表明端到端的延迟从LTE网络中50ms降低到15ms的可能性。相比之下,OTT方案相对端到端延迟可能会高出很多,并且不能保证网络性能,而极小的网络延迟是5G无人机成功实施的关键。此外,无人机邻近基站小区切换,以及与正常商业手机用户分享也都在这次试验中得到验证,充分证明了该用例的商业可实践性。
另外一个充分展示爱立信核心网切片技术实力的例子是,爱立信携手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及中山大学现场演示了全球首个基于真实车辆的自动驾驶与远程遥控驾驶的完美结合。在北京通信展现场,爱立信工程师分别展示了在自动驾驶和远程遥控驾驶模式下车辆在不同场景中的行驶。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演示一辆位于2200公里外中山大学校园内的汽车进行自动寻线和避让障碍物等,而在北京展厅的参观者,可以通过两个屏幕分别从司机视角和车外视角观看汽车的行进。切换到远程遥控驾驶模式下,在北京展厅的"驾驶员"通过VR眼镜和操作方向盘进行远程遥控驾驶,现场的参观者依然可以通过两个屏幕从驾驶员视角和车外视角观看汽车的行进;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另外一副VR眼镜,体验现场"驾驶员"眼前的世界。
"该次演示的远程遥控驾驶基于爱立信5G网络切片技术,是未来5G网络的应用场景之一。未来5G网络投入大规模商用后,远程遥控驾驶将在工业和公共事业领域拥有丰富的应用前景。"常刚表示。
物联网奇思妙想变为全球践行
万物互联的社会正在到来。在本次展会上,爱立信展示了多种物联网应用实践,包括智能停车系统、水联网、车联云等。
爱立信所展示的基于NB-IoT的智能停车系统可以在任何缺乏基础设施的场所迅速搭建起一个临时的停车场里,无需复杂的布线、安装等步骤。在传统无线宽带难以覆盖的地下空间,NB-IoT智能停车系统则可以稳定接入网络。由于NB-IoT具有突出的低功耗特性,因此部署后在很长时间内无需额外维护。
爱立信推出的水联网方案采用LTE Cat 1+PSM方式,可以实现大范围、不间断的水质监控。该方案获得了CTIA无线通信展E-Tech大奖,目前爱立信和AT&T正在亚特兰大的查塔胡其河对这一技术进行实验验证。
利用成熟的车联云技术,爱立信将车辆管理从分立的车辆演进至车队。通过基于车联云的车队管理解决方案,用车企业以及他们的客户可以对运输车辆、甚至运输货物进行全天候的监测与控制,提高运输的效率、安全性和透明度。
在中国市场上,2016年6月爱立信与中国移动、英特尔联合展示了全球首个基于最新蜂窝物联网技术的端到端产品演示。演示中采用了爱立信RBS6000多模基站设备,配合爱立信的预商用软件、英特尔的预商用芯片、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环境监测应用及平台,成功实现了最新蜂窝物联网技术的端到端互通及应用。
"依赖爱立信在移动领域的领导力,我们一直在探求如何加速网络的发展,以推动整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常刚表示,"爱立信一直在为支撑ICT进一步成为网络社会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而努力
- 三星5G技术面临的挑战:终端硬件和网络瓶颈(05-14)
- 5G会是什么样(11-26)
- 开放毫米波频段 赶上5G开发脚步(03-14)
- 华为致力于共建全球5G生态圈(03-28)
- 博通推出六流802.11ac MIMO(06-11)
- RIGOL隆重推出7.5G数字频谱仪(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