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联发科在逐渐走向被动
采用过联发科的方案,除了品牌名声不佳的因素外,三星向来积极自行研发手机芯片,并期望成为全球主要供应商之一,也和联发科的定位格格不入。
不过联发科找到切入口,那就是三星还有晶圆代工生意需要照顾。由于和台积电的直接竞争非常激烈,任何可为三星带来晶圆代工营收,并协助三星晶圆厂练功的客户,三星都相当欢迎,也会给出相对的优惠条件。比如说,三星与高通的晶圆代工合作,高通除了享有优惠的代工报价以外,也确保其方案在三星智慧型终端中能掌握一定的采用比例。
联发科也透过类似的谈判,成功打入三星供应链。但三星看中联发科的条件中,除晶圆代工带来的订单收益外,联发科在提供客户Turn-key方案的庞大支援能量与支援方式,是想要拓展晶片销售业务的三星所渴望学习到的知识,而透过与联发科合作所降低的终端产品研发时间与成本,反而像是次要的附加利益。
当然,三星的想法联发科亦了然于胸,但在确保市占与营收的大前提下,亦顾不了那么多。
面对中国市场,从技术转向价格战
当然,面对中国市场,包含高通、英特尔、超微等芯片厂商,是以投资或策略合作的方式,释出一定的订单,或者是次等技术给于中国合作对象,确保其在中国的市场空间。
甚至台积电也透过在中国设厂,一方面确保其在大陆的客户关系能够维系,一方面则是压制中芯的发展。
这些合作或者是妥协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中国或中国的合作对象都处于技术劣势方,中国政府为了寻求产业的发展,或补足某方面的技术缺陷,短期内都可以压低身段,提供优惠或市场空间做为利益交换手段,而技术优势方则是仅最低限度的释出技术,并且充分保护主打产品或核心专利。
然而联发科却是希望藉由引进中资来改善竞争力,这是前述半导体厂商所不会选择的方向,但这也是因为相较起前述厂商,联发科缺乏一个最关键性的要素:技术优势之故。
若单纯以产品观察,联发科的产品竞争力已经逐渐从技术转向价格,不论是中高阶面对高通、低阶面对展讯,联发科能够应对的策略,就是价格战。在高阶技术苦追不上高通,低阶方案与展讯之间的技术差距也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虽依靠成本与Turn-key服务优势确保市场,但中国本地的供应链也在不断成长演进,长期来看,联发科一站到位式的销售方式,也不是那么难以复制。
当然,最佳的解法就是想办法将自己的技术优势提升到接近高通的程度,或至少要明显超越海思,并且拓展国际客户,及针对更多智慧型手机以外的终端或方案市场发展。但这些策略需要时间经营,而联发科向来偏好短期即可奏效的策略,因此,引进中资,成为中国国家队体系的一份子,就成为联发科考量的主要选项之一。
对联发科而言,在没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目前仅剩成本和大量客户支援能力尚有优势,而这些经营手段相较起技术或专利优势要容易复制,所以长期来看,联发科在中国的市场优势不容易维持。
换句话说,如果是以低限度成本投入对技术研发,或者掌握未来通讯专利的前提下,获取最多的可见市场,那么加入大陆投资将是最佳的方式。
- 苹果申请三项技术专利,或用于4G iPhone(07-08)
- 华硕发布首款WiMAX笔记本电脑 (03-09)
- 台湾将为LTE部署分配700MHz频带(04-26)
- 网速大幅提升 LTE与3G网速对比实测(05-13)
- 德国4G频谱44亿欧元 当年3G牌照拍出500亿(05-24)
- 中国准4G技术获全球11家主流电信运营商认可(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