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器件大变革,纯CMOS能否取代GaAs工艺?
随着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类似于WIFI、LTE对射频前端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包括功率放大器、天线开关、低杂讯放大器等射频元件所涵盖的频段处理通道也比以前更多,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射频元件厂商在寻找更高性价比的方案。
目前,PCBA上大部分的器件都可以使用硅来制造,只有射频部分没有办法使用,主流都是采用砷化镓(GaAs)的工艺来制造。然而由于砷化镓工艺所需要的材料比较稀缺,不管是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都比较高,对于生产线的要求也很高。据了解,最近4G LTE的PA缺货,主要就是由于用砷化镓工艺受材料的限制,产能无法满足。
根据调研机构的数据,到2013年全球采用硅工艺制造的IC产品收入达到43亿美金,而砷化镓工艺则小于1亿美金。拓扑产业研究院预计,至2016年CMOS功率放大器的市占率将逐步提升到15~20%。
此外,华为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的整个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千亿美金,规模越大,对产品的成本要求也越高。
思科则预测2020年整个物联网市场会到500亿美金,意味着500亿个左右的Device。这样就是说每一个Device的射频前端成本是不能超过1个美金的。如果要系统产品的价格低于一个美金,意味着射频前端的成本要非常非常低。现在市面上,一个砷化镓的射频前端在物联网上的应用大概是8~9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想办法把射频前端降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业界很早就将目光投向硅,因为硅的材料是沙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对于晶圆厂来说CMOS工艺也是最为成熟的,可以直接采用晶圆厂的Wafer。高通资深行销总监Carson就表示,射频前端系统的主控制端主要还是在于数据机平台,目前LTE数据机早已普遍采用CMOS职称,因此若射频前端虚体部分也能导入CMOS工艺,将大幅提高LTE平台控制界面的整合度。
传统的砷化镓工艺采用6英寸Wafer,成本大于1000美金。其面积只有纯CMOS工艺8英寸的Wafer的78%。单颗Die成本相差明显。
然而实现CMOS工艺的技术难度非常大。一个是CMOS工艺对功率有要求,如果电压功率太大会烧掉;第二个是截止频率低的时候惰性强,为了提高功率需要选择更厚的材料;第三是转换效率不高。要满足这三点需求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包括高通、RFaxis、英飞凌等厂商都在大力推动CMOS工艺的射频元件。不过高通的RF360平台目前采用的是SOI-CMOS职称,而RFaxis和英飞凌则采用成本更具优势且职称整合度更成熟的Bulk CMOS技术(纯CMOS)。
成立于2008年的RFaxis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一家采用纯CMOS工艺来生产PA的厂商。"由于CMOS工艺能大大改善产品空间,这是我们用纯CMOS工 艺的原因,希望未来能把砷化镓工艺赶出市场" RFaxis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蔡玉书表示,目前该公司产品应用涵盖云服务、移动互联、物联网应用等多个领域。"目前竞品的产品一般都是3~4个Die, 而我们是唯一能提供单颗芯片的厂商。"该公司全球销售副总裁Raymond Biagan表示,相对于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砷化镓工艺、Bicmosg工艺等,纯CMOS用无掺杂物,是最成熟的工艺。纯CMOS工艺的优点在于集成度高,由于系统集成度高,除了芯片成本降低外,外围元器件相应减少,系统成本也会降低。随着RF前端逐渐采用CMOS工艺,未来射频芯片和数字芯片将有可能 整合到一起。特别是一些对功率要求不大的应用场景,可以尝试跟数字芯片集成在一起。
此外CMOS工艺在性能上也具有优势,包括射频性能、灵敏度、热导性、噪声指数都具有天然的优势。通过平均功率追踪(APT)、封包追踪(ET)、数字预失真(DPD)、天线调谐等技术,CMOS解决方案已能满足载波聚合对线性及功耗的需求。
RFaxis 产品总监虞强表示,虽然目前CMOS工艺相对砷化镓工艺量还比较小。而且可以看到市场空间的增长很大。从2014年开始,在无线应用方面,CMOS工艺会 越来越多的取代砷化镓工艺。2014年CMOS工艺会达到7个million 美金,到2018年会增长到714个million美金,在4年的时间内会增加100倍。
RFaxis CMOS射频IC Roadmap,其中蓝色部分是已经量产,黄色部分目前可提供样品,红色部分正在开发中,白色部分正在规划中。
部分合作客户,涵盖中日韩美知名品牌
去年年底RFaxis和展讯合作,得到认可成为其主要的合作伙伴,为其提供RF前端产品,还给博通公司的一个手机平台提供5G/2G的双频段射频前端。
目前已经采用RFaxis CMOS射频产品的芯片商产品
当然,尽管CMOS工艺具有如此多的优点。虞强也表示砷
- RDA的往事(01-22)
- RFaxis量产采用纯CMOS的智能型手机用射频开关(07-22)
- 拆解BMW 3系列车用后视摄影机 成本少于75美元(09-11)
- RFaxis大力拓展 CMOS RFeIC解决方案(10-29)
- 美国研究人员:用碳奈米管实现真正的3D晶片(12-23)
- 纯CMOS射频前端有助缓解RF供应链压力(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