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无线通信业界新闻 > 降低手机技术门槛抢市场

降低手机技术门槛抢市场

时间:03-0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中国运营商部署4G的最新消息是:中国联通也要启动4G商用了——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近日出席财报解读会议时透露,该公司将在3月18日召开的产业链大会上宣布正式启动4G商用。这意味着,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都要开通4G网络服务了。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打响4G发令枪的时间并不算早,尤其是与欧、美、日、韩相比,我们的脚步慢了三四年。在国内,由于目前只颁发了一种制式的牌照,所以三家运营商投入4G的热情也不尽相同,一个主角、两个配角的表演正在上演。

抛开运营商对4G牌照的不同期待,单从应对内外挑战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运营商应该如何部署4G网络?如何解决4G商用普及过程中的资费纷争?如何打造具有丰富应用的4G生态系统?如何面对OTT业务的冲击而不再继续步履蹒跚?爱立信的技术专家拆解了北美运营商Verizon的成功经验,也许能给刚刚进入4G元年的中国运营商一些启示。

启示一:快速建网 迁移高端用户

与中国的运营商类似,作为美国第一家规模部署4G网络的移动运营商,Verizon在决定上马4G之前,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比如,在部署4G网络之前,Verizon原有的3G网络已不堪重负,网络流量居高不下,而且Verizon所在的CDMA生态系统也已经逐渐失去活力。不仅如此,Verizon当时还面临着AT&T的挑战,在那个时候,AT&T是苹果公司在美国的独家合作伙伴,抢走了大批Verizon的高端用户。

在这种内外夹击之下,Verizon必须要抓紧时间部署4G网络——一是要缓解3G网络的流量压力,二是要通过技术演进,取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三是要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把高端用户快速迁移到4G网络。

Verizon当时采取的策略是:迅速部署4G网络。据了解,在2010年年中,Verizon就制定了网络的三年覆盖方案,计划在2010年底覆盖全美25-30个市场的1亿人口,到2012年覆美2亿人口,2013年底覆盖2.85亿人口,达到和CDMA网络相同覆盖水平。"Verizon这些明确预期,吸引了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方注意,达到资源集聚的目的。"爱立信的技术专家说。

数据显示,从2010年12月正式商用LTE网络到2014年年初,Verizon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已覆盖了近500个城市和地区95%的美国人口,LTE用户从零迅速增长到2100万户,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3G网络发展初期的速度。

在中国,对4G商用最为积极的是中国移动——这家运营商在3G时代品牌受损,大批高端用户流失到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其传统业务也受到来自OTT 的严重侵蚀,网络压力巨大,所以急需尽快启动4G网络服务来扭转不利局面。

按照中国移动的规划,该公司在2014年将加速4G网络的建设部署,在年底将开通超过50万个基站、覆盖340个城市。此外,中国移动正在计划构建更加快速、高效和更为融合的网络,大力推动网络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向LTE-A演进,把速率从100M提升到200M、400M甚至1G。

启示二:网络覆盖质量是关键

如果只有快速、大范围的4G网络覆盖,Verizon可能还不能有效吸引高端用户迁移,高质量的网络覆盖也是关键所在。Verizon采用的策略是:与设备商合作,用先进的技术解决建网难题。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5月,Verizon引入了爱立信微型射频拉远单元(RRUS)小基站,这是该产品在业内的首次部署;同年9月,爱立信推出超小型基站"点系统",Verizon也是第一时间宣布将与爱立信合作测试这一创新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Verizon还于2013年底从爱立信采购了微型RBS6501无线基站,这也是业内首次部署该产品,这个微型多模基站可提供智能立体网络环境下的局部区域和中程覆盖范围,在小尺寸下提供大容量覆盖。

对于中国的三家运营商来说,部署4G网络的难点也在室内覆盖。据爱立信、华为等电信设备厂商的技术专家介绍,在4G网络建设的前期,网络覆盖到比较广泛的区域并不太难,困难的是后期,需要进行大量的室外扩容、优化、补盲点。

技术专家说,在后期进行室外扩容的阶段,网络建设的困难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以及高度商业化的区域。除此之外,运营商还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室内覆盖,需要寻找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案,把基站安装变得灵活、便利,大幅降低室内覆盖的门槛。

启示三:降低4G手机技术门槛 抢占市场

在几年前,4G智能手机由于对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和天线布放的高精度要求,成为当时4G生态系统的短板。也正是受到这方面原因的影响,日本NTT Docomo和瑞典TeliaSonera的4G网络商用近一年都没有推出可商用的智能手机。

Verizon的解决方案是,与主流芯片厂家合作,降低技术难度,第一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