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01-16 来源:中国联通网站 点击:

,互联网上业务的原型极大多数都是由一个极小的团队,甚至是一个人开发出来的,互联网业务没有接口,没有协议,没有标准,一切由开发者制订,没有商量,没有讨论,一切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边开发边使用。互联网上某一个业务产品的用户群可能有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但这个业务只能是一家的产品,这是一种典型的作坊式产业和作坊式工作方式,业务是不开放的,业务是由一家独占和垄断的。这会是技术发展方向吗?是未来业务发展的主流技术路线吗?

  2.2 商业模型问题

  商业模型是保持产业链良性发展的基础。任何一种商业,没有盈利是无法持续发展的,互联网作为一种商业服务自然也不例外。在技术上互联网没有考虑为其商业化所必须的技术手段,商业化能力弱是互联网天生的缺陷。互联网的商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中发生的,其商业化的过程恰恰是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形成、长大和破灭的全过程。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是一种爆发型和雪崩型过程,而不是一个有序的、稳步发展的过程。互联网是在资本市场大规模"烧钱"运作模式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在互联网商用化过程中,互联网自身并没有形成良性商业模型和可支持良性商业模型的技术。

  互联网的基础承载网(即IP网)是一个提供尽力而为传送能力的网络,无论对于实时业务还是非实时业务它都只能提供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对于非实时业务,互联网提供的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是够用了,因此互联网上的非实时业务开展得不错;对于实时业务情况就不一样了,互联网只能为它提供尽力而为的能力,网络资源状况好,用户获得的业务质量就好,否则就不好。互联网无法对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作量化的定义和规范,也无法给出任何对于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对于没有任何承诺的实时业务,不收费用户是可以接受的,如要收费,用户是否能接受就难说了。受限于互联网尽力而为传送能力,互联网在技术上无法支持对实时业务收费的商业模型。

  目前,互联网的商业模型是接入收费、业务免费。互联网上的绝大多数业务都是以免费的方式提供。互联网让许多用户享受到"免费午餐"式的服务,因为是"免费午餐",所以用户对于业务的服务质量也就没有要求,服务质量好也行,服务质量不好也行,都能接受,反正没有花钱也就马马虎虎认可了。这种商业模型,互联网上的用户已经很适应,也很认同。相反,要改变互联网的这种商业模型,要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现在有相当难度。

  互联网上这种商业模型是否合理,这样的商业模型是否能促进产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是有疑问的。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并获取不同的回报是任何商业服务的基本准则。在互联网上如何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不同等级服务,获得不同的回报,从而使得互联网的商业模型能符合基本的商业规律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加强对互联网商业模型的研究,将现实社会的商业模型中,特别是将对用户提供有区别的服务,20%的用户承担80%以上的费用这种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型引入互联网将是十分有益的。

  2.3 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最为开放的工作平台。为此,网络仅仅为用户提供透明的通道。用户获得了最大使用网络的自由度,其中也包括可以方便地截获、篡改和攻击他人的信息的自由度。出于对网络的不信任,用户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加大防护开销,采用了大量安全、保密技术。结果是,由于网络对用户是透明的,没有任何对用户信息的保障措施,用户在使用网络中没有安全感,用户就采用了大量安全技术来保护自己,造成了用户信息对网络的不透明性。用户信息不透明加大了网络执法的成本与难度。互联网的这种安全理念,使得网络攻击与犯罪成本低,而防护和执法成本高。目前的现状是,互联网上为安全投入资金越来越多,解决了一些问题,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生的问题却越来越多,面越来越广,互联网变得越来越难管,互联网潜在的安全危机极为严重,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安全问题是互联网存在的最大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互联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互联网正在成为事实上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主体部分。互联网的应用,特别是Web2.0和Web3.0的应用和P2P技术的"非理性"使用,使不良信息的生成、传播和扩散速度大大加快,能力大大加强。Web2.0和Web3.0的应用,使得原来需要一个网站才能进行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了,P2P技术的"非理性"使用,使得原来需要大型设备和传输渠道传播的信息现在传播数量增加,传播速度加快。网络的恶意攻击、网络欺诈等网络犯罪增多,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2.4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