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放系统互连(OSI)七层模型层次很清楚,每一层有明确的定义和内涵。物理层:解决点对点的物理连接,包括信道编码和相关技术;数据链路层:解决点到点数据通信中的复用问题,包括成帧与复用;网络层:解决端到端通信问题;传送层:解决端到端数据通信中的进程复用问题等等。而互联网进入后,OSI七层模型被否定了,被认为是一个落后而且过于复杂的模型,到目前为止,互联网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分层模型。这样,在分层模型上,定义和术语等变得似是而非,概念相当混乱。例如: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以太网技术,如果按照OSI七层模型,以太网技术中不仅含有点到点数据复用的成帧技术,还含有端到端的通信能力,就这一点而言,以太网技术就不单是二层的问题了,而是既包含二层技术又包含三层技术,但按照目前互联网界的说法以太网属于二层技术。第二个例子是对面向连接和不面向连接这个通信中最为常用的术语的解释。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中,完成一个通信过程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另一种是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指的是完整的通信由3个通信过程组成:建立连接、通信、拆除连接,3个过程构成一个通信的整体,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完成一次通信;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指的是完整的通信无需由3个通信过程组成,它不需要建立连接,也不需要拆除连接,它可以随时随地发送数据信息。目前这个概念也变得模糊了,对于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没有可用的明确定义,影响了技术的开拓以及发展。
另一方面,中间件、应用编程接口(API)等计算机中广泛使用的技术与术语,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被大量地引入到通信中来,通信中的接口、通信流程和协议的概念还依然存在,在什么场合用中间件、API?在什么场合用接口、通信流程和协议?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是替代关系、互补关系,还是什么其他关系?在什么场合应该用中间件和API,在在什么场合应该用接口、通信流程和协议,概念变得很模糊。新名词、新术语的大量产生,似是而非的说法大量产生,导致标准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应该标准化的,什么是可以不需要标准化的。技术思想的混乱,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对于业务网的发展技术路线问题,这方面目前的舆论非常偏向互联网,大量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我们可以听到的和看到的是互联网上大量业务的产生,在宽带网上目前100%的业务流量来自于互联网的业务,电信业务或由电信界主导设计和开发的业务在宽带网中的占有率为0,网上业务量的实际状况也印证了舆论对互联网的偏爱是有一定道理的。
互联网上最为成功的技术有两项:IP网和Web技术(包括Web Base技术)。IP网将所有的网络用户以对等端的地位连接起来,IP网提供了对等端到对等端(P2P)间的全连接,并且首次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使得所有对等端随时向任意对等端直接发送信息;Web采用的基础技术是超级链技术,超级链技术将IP网内的信息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Web的广泛使用成就了互联网。这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互联网业务的开发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互联网界不断在推出新业务,VoIP、即时消息、P2P音视频、Web2.0、Web3.0等业务在宽带网上广泛使用,它们是支撑宽带网发展的主流业务,也使得互联网上的业务精彩纷呈。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上业务原型的研发往往只需要很少的人力资源即可完成,开发的业务自成体系,相互独立。如一个即时消息系统原型的开发一个人即可完成,在国内有很大影响的PPlive业务的原型也就是1个人在3个月完成的。互联网业务的开发,不需要系统设计,不需要预先制订标准,不需要协调和折衷,不需要考虑互连互通,开发好了放在网上让大家使用,边用边改直到完成。互联网业务的开发方式速度快、效率高,可以很好提供服务,目前宽带网上的业务100%是以这种方式开发出来的互联网业务。
相比起来,电信业务网的成果就很难看了,自从电信界认定IP技术是未来网络及业务发展的主流技术,确认电信网的全IP化方向后,6~7年过去了,参与研究、标准化和设备开发的人有成千上万,电信界始终未能设计出一个为社会所接受的宽带或窄带电信业务。这使人开始怀疑电信界的技术能力和其技术路线的正确性。
未来业务的开发是否就采取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技术路线,而彻底放弃电信业务发展的技术路线,这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到底采用什么技术路线来开拓电信业务,将会影响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技术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的业务网都是采用作坊式的工作方式开发出来的
- 网络融合任重道远(01-28)
- 利用VDSL2技术建立未来的电信网络(01-06)
- STP在未来通信网中的发展(01-12)
- 对IP电信网的思考(上)(02-28)
- 对IP电信网的思考(下) (02-28)
- 电信建筑结构设计的几点建议 (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