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修!为了让大家都拆不了iPhone,苹果都付出哪些了代价?
来源 /DeepTech深科技 (ID:mit-tr)
文 / 詹子娴 林宗辉 阿敏
内容经授权转载发布
尽管日期仍未确定,但 iPhone8 的发布确实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诸多关于iPhone8的传言中,似乎并没人关注它会不会比之前更难拆。
就在今年 6 月,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与专门拆解电子产品、提供 DIY 维修指南而闻名的美国 iFixit 网站合作发布了一份报告,他们拆解了全球 17 个品牌在 2015~2017 年间热销的 40 多款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并依照维修时间、产品升级的可行性、用户维修难易度、以及零组件取得难易程度等指标综合评分。在最难维修排行榜上,不意外的是,苹果就被点名。
绿色和平组织美国分部 IT 部门分析师 Gary Cook 表示,苹果、三星和微软的产品对于一般用户而言越来越难以修复——这样既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加剧了电子废物的不断增加。
苹果手机被设计得很难维修,这已经是一件有目共睹的事情了。在生产上,苹果通过采用特制螺丝、一体化封装、深埋电池等先进工艺,成功做到只有苹果店里的维修员才能真正地服务到用户。特别是电池,被藏在一层层微型电路板和细小的零部件下,没有专业知识的用户根本无从下手。
产品难修?苹果也付出了代价
"苹果是设计至上的公司,研发人员想的几乎只有两件事:极度细致和用户体验——但如果要达到这些,产品又轻又薄就是基本的要求",DT 君采访了一些台湾的供应链业内人士,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代工厂业者这样表示。
为了做到这种"又轻又薄"的设计,苹果不得不牺牲掉一部分拆修的便利性,其产品大致上都有几个相同的维修难题:电池、触控面板难以拆卸及更换,以及零组件直接焊在主机板上。
比起 iPhone 4、iPhone 5,苹果已改进了电池的可替换性,但 iPhone 7 或 iPhone 7 Plus 依旧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用户也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除掉用以固定电池的黏胶。相较起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机,其拆卸仍称不上简单。
根据 iFixit 的拆解分析,iPhone 7 在组装方面除了使用黏胶结合,必须透过加热手段软化黏胶才能拆除,除了黏胶,还在包括外壳与内部元件使用规格不尽相同的螺丝,在拆解过程中至少需要四种螺丝起子,因此光要拆开 iPhone 7 就是相当大的挑战。
大量黏胶的使用为 iPhone 7 带来 IP67 规格(一种能完全防尘的防护安全级别)防水能力,另为了维持机构内部的气密,避免水滴进入,在包括音量键、电源键、SIM 卡槽、扬声器、麦克风内侧也都设计有橡胶垫圈。要拆开 iPhone 7,且不破坏内部元件完整性,虽有一定挑战性,但并非不可能。重点在于防水性能的还原,由于使用特殊黏胶结合的地方被拆开后会破坏其涂布完整性与黏性,所以维修最大的困难,在于维修完组装后,几乎不可能维持原有的防水能力。
iPhone 7 的维修难度主要来自于防水设计,非原厂维修难以还原到最佳状态。当然,如果交由原厂维修,那么防水能力肯定还是可以保证的,交给第三方维修,大部分都做不到维持原有的防水能力,毕竟第三方使用的防水黏胶和涂布技术基本上做不到原厂的程度。
尽管苹果的一些做法在维修上为用户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是,回顾苹果的产品发展史,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在产品选材还是组装方式上,苹果都做到了敢为人先,而且他们也相信消费者会为此买账。
拿电池举例,早在十年前,苹果推出第一款 iPhone 时,电池就是无法更换的。当时,市面上的手机几乎都使用用户可自行更换的方形电池。据一位从事电池产业的专家回忆,苹果也是当时率先大量应用锂高分子(Li-Polymer)电池(又称锂聚合物电池)的公司,这种电池的特色就是能量密度比传统的锂电池更高,因而体积可以压缩得更小。
这样的轻薄设计也立刻引发其他业者的跟进采用。而现在,锂高分子电池也已经成为业界常态,市面上只要是中高规机种的手机或笔记本计算机,几乎也已经找不到用户可自行换电池的设计。
不仅是手机,苹果的 Macbook 设计也使用锂高分子电池,过去一般笔记型计算机使用 18650 圆筒型电池。所谓"18"指的就是电池直径为18mm,这使得笔记本计算机难以突破厚度瓶颈,因为光是电池厚度就有18mm。但苹果使用锂高分子电池,外观是铝箔软包装型态,所以也比较轻,成功打破了当时业界设计上的限制。
另外,轴承(hinge)从业者也对 DT 君透露,五六年前苹果推出的 Macbook 就舍弃了一般轴承,要求供应链厂商制作
iPhone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