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Iphone8带动无线充电产业高飞,还需解决哪些技术难点?

Iphone8带动无线充电产业高飞,还需解决哪些技术难点?

时间:05-02 来源:cetimes 点击:

" ELEXCON2017深圳国际电子展今年开始特设"无线充电专区",邀请国内外主流技术提供商以及新创技术公司参与。从即日起,ELEXCON2017将对无线充电和市场热点持续追踪报道,敬请留意!"

Iphone8将上无线充电,中国厂商何时跟上?

无线充电的主要优势是可将手机方便放置在充电器或桌面上,并且能够在没有杂乱电缆的情况下充电。这一点听起来可能不算什么,但是消费者一旦体验过无线充电,他们将永远不愿再回到因为插拔电缆而带来不便的时代。

随着家庭,办公室,汽车,酒店和娱乐场所的充电设备数量的增加和普及,使用者无需再顾虑电池,并且使用者数量也将持续不断地增长。反过来,这也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此外,无线充电也同时带来其他好处,例如减少了连接器耗损,提高了可靠性,加强了系统的防水和防尘性能。

目前已经搭载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

无线充电曾被三星在内的手机厂商视为超越苹果的一大卖点,然而看起来目前无线充电功能并非刚需和标配。虽然看上去无线充电市场进展缓慢,但实际上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无线充电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有业内人士预计,到2017年底,全球一半以上的智能手机将配备无线充电功能,无线充电成为行业的标配会在2020年。根据调研机构IHS的预计,2016年已经有超过25款智能手机、20款智能手表、200种充电板、150种智能手机壳和50款车型实现了无线充电功能。所以笔者认为,现阶段无线电源技术已经跨越初期应用技术鸿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普及率会继续增长。

从今年开始,iphone8将搭载无线充的消息开始越传越真,有传闻称苹果将采用博通的无线充电模组。"我们不方便评价苹果的事情,我只能说苹果的确已经加入WPC联盟。"WPC无线充电联盟主席Menno Treffers表示。他同时表示,2017年将有3.25亿部无线充电产品,其中3亿部为移动手机。同时将有7500万无线手机充电设备。到2020年无线充电手机将达到10亿部,2025年达到20亿部,2021年充电设备也将达到5亿的量级。所有的家用充电设备都可支持qi标准,据统计已有400多种充电产品推出,目前的市场规模在每年6000-8000万,潜在的市场达到5亿。其中汽车无线充电是另一大市场,目前已经有66款汽车支持qi无线充电。

近日,作为WPC联盟最高级别成员之一的苹果也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WPC全球无线充电联盟大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iphone8加入无线充电的信息已得到证明。包括华为、OPPO、VIVO、金立、努比亚、魅族、TCL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都对无线充电表现出来强烈的兴趣。

由于今年手机采用全面屏+光学式指纹识别+3D曲面玻璃逐渐成为潮流,无线充电技术将很好的满足全面屏手机对于外观设计以及信号屏蔽等方面的需求。此外,随着未来5G通信技术对于手机功耗需求的增加,手机续航将成为一个大问题。目前业内出现的所谓"共享充电宝"的概念就试图从共享经济的角度来解决手机续航的问题,而显然基于无线充电的共享商业模式将更具价值和前景。

对于手机业来说,苹果依然具有技术风向标的作用,因此苹果采用无线充电技术,将对整个手机产业包括各中国手机品牌产生巨大影响。随着苹果新一代手机搭配无线充电功能,将会有更多的公共设施铺设无线充电底座。中国市场又拥有无可比拟的发展基因,例如互联网、共享经济模式、资本运作模式,甚至超过国外市场。应用场景多,消费者基数大,爆发性则更强。当然,预计到国内手机厂商跟进无线充电在设计周期上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设计、试产、验证。整体来看,手机无线充电的爆发时间点将会出现在2017年底到2018年。

标准之争,影响无线充电用户体验的主要技术难点?

影响无线充电普及的原因除了缺少苹果这样级别的公司来进行市场培育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还存在一定差异,导致用户体验有问题。三星从Galaxy 5开始就采用无线充电,一直未能带动市场的原因就是第一代无线充电技术还不完善,点对点充电,用户体验差。

评价一款无线充电产品的体验好坏主要有三大指标:效率、自由度和可靠性。效率意味着充电的速度,传递的能量更高;自由度,消费者使用无线充电场的体验、场景不断提高,这对线圈的设计非常重要;可靠性,例如异物检测,金属如果暴露在磁场,就会引起发热。

两个无线充电的标准之争

熟悉无线充电技术的朋友都知道,目前主流的两大无线充电技术:磁共振(Qi)以及磁感应技术(A4WP)。随后ARWP和PMA两大标准宣布合并,联盟更名为AirFuel Alliance(AirFuel)。在中高功率上,目前还没有非常稳定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