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可复用SPI模块IP核的设计与验证

可复用SPI模块IP核的设计与验证

时间:05-20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

摘要: SoC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和新世纪集成电路的主流[1]。其复杂性以及快速完成设计、降低成本等要求,决定了系统级芯片的设计必须采用IP(Intellectual Property)复用的方法。本文介绍以可复用IP设计方法,设计串行外设接口SPI(Serial($566.8500) Peripheral Interface)模块IP核的思路,用Verilog语言实现,并经FPGA验证,通过TSMC(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的0.25μm工艺生产线流水实现,完成预期功能。

关键词: SoC 可复用IP SPI AMBA总线

引 言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和深亚微米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又称之为系统级芯片)。由于其在速度、功耗和成本方面的优势,发展势头迅猛。SoC芯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在规定时间完成设计,并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只有依赖基于IP复用的SoC设计方法。如何为SoC设计提供可复用的IP核,成为SoC设计的基础和难点。
   东南大学ASIC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AMBA(Advanced($339.6600) Micro($0.1464)controller Bus Architecutre,先进微控制器)总线规范开发了一款代号为Garfield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此微处理器除采用ARM公司ARM7TDMI内核的硬IP外,其余模块采用了自己开发的软IP。本文以串行外设接口SPI为例,介绍基于复用的IP设计与验证的一些经验。此SPI模块基于AMBA的APB(Advanced($339.6600) Peripheral Bus,先进外设总线)规范,可以不作修改地应用在任何符合AMBA总线规范的微处理器设计中。
   Garfield的总体架构及SPI模块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如图1所示。



1 可复用IP核的SoC设计方法
   系统级芯片设计中,IP特指经过验证的各种超级宏单元模块电路。VSIA(虚拟器件接口联盟)根据设计层次,将IP划分为三个层次:硬IP、软IP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固IP。硬IP性能最优但适应性较差,软IP灵活性大、可移植性好。IP核必须具有以下特征[2]:①可读性;②设计的衍展性和工艺适应性;③可测性;④端口定义标准化;⑤版权保护。
   代码编写规则和可综合的书写规范是实现IP核的基础,可保证IP软核在任何EDA工具下编译和综合的正确性。为SoC集成时消除综合产生的风险,我们制定了Verilog代码的书写规范,并要求有详细的注释,易于他人理解和修改。可复用IP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3]。



   为了容易地将IP集成到芯片中,需要标准化的接口或片上总线,VSIA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工作。另外,设计中要尽量将IP核接口部分与功能部分分开,单独作为一模块进行设计,当需要集成到其它互连协议中时,只需修改接口部分。为尽可能地提供灵活性,允许综合时设置多个参数。
   在最终面向用户的产品发布中,用户手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这部分文档将被用于IP核的选择、集成和验证,是一种非常专业化的文档。它主要包括模块系统结构、功能框图、输入/输出口、时序图、调用方式、设计流程、测试指导、推荐使用的软件编译器和驱动程序、系统验证指导、调试指导和该IP核版本历史等。在可重用IP核产品发布中,还应包含该IP核的多种仿真模型,以便用户在进行评估、设计和系统测试时使用。IP核的仿真模型一般可分为3个层次:①行为级模型,能够仿真该IP核的全部功能,包括在算法级和指令集上的功能;②硬件级模型,能够精确提供该IP核的功能和时序的仿真;③门级模型,提供硬核的带有时序反标注信息的仿真模型。
   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套基于CVS(协作版本管理系统)的版本管理和设计、验证人员协同工作的制度流程,对RTL代码作了尽可能全面的仿真,提供完备的测试矢量,保证了最终IP核的质量,并按要求建立了标准、规范的文档。


2 SPI模块IP核的设计
   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Serial($566.8500)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技术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多种微处理器、微控制器以及外设间的一种全双工、同步、串行数据接口标准[4]。SPI总线是一种三线总线,因其硬件功能很强,所以,与SPI有关的软件就相当简单,使CPU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它事务。
2.1 SPI模块的接口信号及时序要求
(1)内部总线接口
   AMBA规范是由ARM公司制定的片上总线规范,为SoC的设计提供了以下优点:较好的可移植和可复用设计、低功耗设计、高性能和结构可移植的系统设计以及较好的可测性设计[5]。SPI是APB总线上的Slave模块。APB总线时序比较简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ARM公司的《AMBA Specification》(Rev 2.0)。因为此SPI模块支持3种DMA操作,所以除标准APB信号线外,还有3根与DMA模块连接的请求信号线。
(2)SPI总线接口及时序
   SPI总线包括1根串行同步时钟信号线以及2根数据线。
   SPI模块为了和外设进行数据交换,根据外设工作要求,其输出串行同步时钟极性和相位可以进行配置,时钟极性(CPOL)对传输协议没有重大的影响。如果CPOL=0,串行同步时钟的空闲状态为低电平;如果CPOL=1,串行同步时钟的空闲状态为高电平。时钟相位(CPHA)能够配置用于选择两种不同的传输协议之一进行数据传输。如果CPHA=0,在串行同步时钟的第一个跳变沿(上升或下降)数据被采样;如果CPHA=1,在串行同步时钟的第二个跳变沿(上升或下降)数据被采样。SPI主模块和与之通信的外设间时钟相位和极性应该一致。SPI接口时序如图3、图4所示[4]。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