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2016年动力电池风险和机遇分析

2016年动力电池风险和机遇分析

时间:02-15 来源:第一电动网 点击:

股权收购及货币投资方式获得红星汽车 72.5%股权,预计价格在1.5亿元;万向在2014年斥资1.5亿美元收购美国的电动汽车公司菲斯科,并计划在2016年复产Karma跑车。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准入门槛并不像传统汽车那样把控严格,对社会资本进入电动汽车整车领域持开放态度,希望借此搅活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进入整车制造环节。

  电池企业更多的还是围绕动力电池这个核心,往上游和下游延伸,在电池原材料,BMS,电池 pack,甚至动力总成等领域积极展开布局。如比亚迪早已涉足上游的锂矿资源和电池原材料,国轩高科除了pack业务,还投资50亿元建立自己的正极材料工厂和隔膜工厂,CATL除了与北汽合资成立普莱德做pack,自己也有一个实力强大的BMS和pack团队,力神,沃特马,万向等电池企业也都有自己的 pack团队。一些传统的3C领域pack企业,如欣旺达,德赛等,也在积极布局动力电池,BMS和pack业务。

  再往产业链的上游,锂矿石企业和电池材料企业,也在积极延伸自己的业务领域。如杉杉股份除了传统的负极材料业务之外,还大举募集资金,投入到动力电池,电控等领域。众和股份在锂矿资源,锂盐,前驱体材料,正极材料等领域深入布局,不但控制上游的锂矿石储备,还通过自己控股的深圳天骄向市场提供NCA/NCM材料;锂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赣锋锂业的产品种类最全面,产品加工链最长,拥有大量的锂矿石储备和丰富的前驱体材料供应,通过并购,也在逐步往动力电池领域发展。

  产业链的不断交叉整合,将诞生一些具有技术垄断或市场垄断特征的企业,从而深远的改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下游领域的产业格局。

  

  注:上图仅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实际上有动作的企业远远不止以上这些。

  4. 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

  根据我本人在新闻媒体上面看到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2015年的相关新闻要远远多于前面几年。一方面,经过2014年和2015年的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存量明显增多了,相应的故障和事故自然也会随之增多;另一方面,相关企业技术实力薄弱,盲目上马项目,赶进度占市场拿补贴的投机行为特别严重,这客观上加剧了安全事故的爆发。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故有其内在的特殊原因,由于作为动力来源的电池是非常"活泼"的高能量载体,在较低的温度下就会发生热失控,而导致其发生热失控的原因却千奇百怪,防不胜防。因此,动力电池常常成为安全事故往高烈度高危害发展的主要原因,难以预防、难以控制、难以善后。总结起来,动力电池有三个方面的"短板",会导致新能源汽车比较容易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发生热失控的温度门槛低,触发因素多;

  发生热失控的速度非常快,并且会连锁反应;

  发生热失控以后很难以常规手段来处理;

  

  

  以上事故统计,仅仅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大量的安全事故都被公关或压制了,并未见诸媒体。我们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必须始终把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这是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喉舌)必须加以警醒的,也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产品为人服务,而不是以人来做自己不成熟产品的试验品,尤其是涉及到千万人安全的交通工具,更是疏忽不得。

  以我个人对于动力电池产业的观察和理解,目前几个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不足。

  对核心零部件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做电芯起家的pack企业,对BMS理解远远不够;

  做BMS起家的pack企业,对电芯的特性不具备专业化的认识;

  既不做电芯又不做BMS的企业,对产品的理解还停留在基本功能层面,既提不出明确的开发需求,也不能有效的管理和整合供应商;

  缺乏系统设计能力,产品是零部件的简单堆砌;

  缺乏从设计需求开始,展开系统设计、分析和验证的能力;

  各部件之间缺乏明确的接口定义和强制性的边界条件,系统集成之后问题很多,各种潜藏的隐患犹如地雷;

  对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常常导致严重的次生灾害(如BMS不能在故障态保护,pack不装继电器等);

  对产品的运行环境和条件缺乏足够的认知;

  很多企业是做消费类产品和工业级产品转过来的,不了解汽车产品的恶劣环境和各种极端使用情况;

  仅满足产品的实验室指标和出厂指标,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和离散性没有深入研究,产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问题严重,事故频发;

  支撑产品安全与可靠性的的体系缺陷严重;

  不具备以TS 16949为基础的质量管控体系;

验证手段单一,仅仅采取一些简单的测试,完整性、有效性、覆盖面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