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夜视系统分类及原理
松下已经开研发出新的图像传感器技术,可以改善汽车的夜视系统,提升汽车夜行的安全性。
据了解,近红外光是非可见光,一般会将红外截止滤光片放在于镜头与传感器之间,让其阻绝近红外光。但是松下研发出的图像传感器技术方案无需使用机械红外截止滤光片,只要在有机CMOS传感器下就可以利用电子调控近红外光的感光度。
所以松下将该项技术应用到汽车当中,汽车夜视系统显示的图像将更为清晰。现在有一些车可以通过夜视系统在黑夜中顺畅行驶,但是这些汽车的比较昂贵,售价一般都超过5万美元,而且如果选择好一点的夜视系统可能还要多花2500美元,这么昂贵的费用绝大多数人还是消费不起。但是随着松下先进的红外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普及,夜行器对汽车来说就变得习以为常。只是松下并没有透露,这一天何时到来。
那么汽车夜视系统是什么
汽车夜视系统,利用红外线技术能将黑暗变得如同白昼,使驾驶员在黑夜里看得更远更清楚。夜视系统的结构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红外线摄像机,另一部分是挡风玻璃上的光显示系统。
奔驰新S级采用了液晶仪表盘,在夜晚时,这个仪表盘会变成夜视系统的显示屏,由于屏幕位置就在驾驶员前,所以观察起来非常方便。宝马7系也有相似的系统, 只不过,红外影像是显示在中控台液晶屏上的,所以观看起来并不如奔驰S级那样方便。但宝马7系夜视系统还有一个很智能的优点,就是当红外探测仪在前方道路 边发现行人时,会用一个醒目的黄色标识提示驾驶员小心,这一点不但体现车辆的科技性也提升主动安全性。
夜视系统分类及工作原理
从技术上来讲,夜视系统分为两种:
1.主动红外照射(短红外 NIR-Near-Infrared Ray)
2.被动红外系统(远红外 FIR-Far Infrared Ray)
主动式夜视系统
主动式夜视系统主要由红外发射装置发射一定强度的红外波束,利用图像传感器感应从目标物体上反射回来的红外波束,并把图像显示在车载显示屏上。被动式夜视系统利用自然界绝大多数物体的温度都大于绝对温度的原理,此情况下的物体都会向外发射一定波长的红外光束,其光谱处于3微米以上范围,由于所发射红外光束的能量很弱,需要利用昂贵的专用红外图像传感器来感知目标物,主要用于军事方面。
夜视系统工作原理
1、红外光与红外成像
自汽车夜视系统问世以来,红外技术一直是其仰仗的基础,红外辐射和红外成像是研究系统最基本的出发点。红外辐射又称红外线、红外光。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彩色光混合而成,光的热效应是由紫光到红光逐渐增大的,而热效应最大的位于红光外面,我们称之为"红外光",它与我们可以看到的彩色光物理性能相同,我们只是眼睛看不到它。红外线是介于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波长0.75—1000微米,更具波长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红外线分为三部分: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红外技术中,用的是红外线与物质的交互作用。物质内部的原子和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都有一定的能量。如有外来刺激和干扰,改变了其运动状态,能量发生了变化,就发生了物理学上的"跃迁",即能量的释放。释放能量的常见方式就是释放电磁波。因此红外线不只是太阳光的成分之一,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放红外线。我们把景物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红外辐射图样,转换成人眼可观察到的图样,这就是红外成像技术。利用物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照出物体的像,称为被动红外成像;而以红外辐射源照射物体,利用被反射的红外辐射摄取物体的像,称为主动式红外成像,与之对应的就是被动夜市技术和主动夜视技术。
2、被动红外夜视技术
被动红外夜视技术也称为红外成像技术,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来得到物体的像。热成像系统的作用就是基于目标与背景的温度及辐射发射率的差异,利用辐射测温技术对目标逐点测定辐射强度,而形成可见目标的热图像。被动红外夜视系统装置的远红外照相机主要接收物体自身辐射的远红外光线波长80—14000nm。完成从扫描到最终成像的核心设备就是热像仪。热像仪所摄景物包括目标及背景,两者辐射的差别是构成热图像的基础,目标及背景的辐射通过大气被吸收或散射之后再反射到热像仪。一般,热像仪的接收元件采用单个或线列型的红外探测器,只摄取景物一部分的辐射,为了获得被射景物全体的图像,必须用光学扫描方法使红外探测器顺序扫视整个被摄景物空间,接受的按空间变化的红外辐射由红外探测器转换成按时间顺序变化的电信号,经放大处理后,再在阴极射线管上转换成可见的图像。
3、主动红外夜视技术
- 衡量行车记录仪产品质量的三大标准(02-25)
- 手机摄像头宽动态技术(02-20)
- 基于CMOS VGA图像传感器的Coyote数码相机设计方案(06-10)
- EMCCD图像传感器CCD97时序驱动电路的设计(03-18)
- 莱迪思将展出低成本图像传感器桥接参考设计(11-13)
- 嵌入式视觉设计要创新,选择FPGA成关键(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