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那些挖坑的客户︱都说芯片原厂“高大上”,为啥我却频频掉坑里?

那些挖坑的客户︱都说芯片原厂“高大上”,为啥我却频频掉坑里?

时间:04-02 来源:3721RD 点击:

本人来自SoC芯片厂,也就是很多方案厂商以及OEM厂商口中提到的"原厂",一般来说原厂的工程师在方案厂商那里都是比较难(gao)请(da)来(shang),因为原厂一般只支持大客户,其余支持工作都交给了代理商。

然而当年刚入行的时候,本人所在的部门刚刚开始推广自家的SoC软硬件方案,因为市场接受度不高,作为原厂工程师的我是有哪里需求就往哪里跑,着实成了接(ai)地(cuo)气(qiong)的工程师,那些年走访了广东深圳以及整个华南片区的很多客户,不少客户让我大开眼界,一边惊讶于深圳电子产业的发达,公司数量之多,一边又感慨各家电子厂商之间研发水平层次不齐,客户"挖坑"防不胜防。

客户A:频繁换人导致项目流产
客户A位于广州,那是我负责的第一个案子,所以当时印象很深刻。刚开始客户A那边跟我们对接的工程师是一位姓王的工程师,在接触磨合了一段时间后,客户那边对我们的方案评估也通过了,正准备进入下一阶段,即二次开发阶段,突然客户A那边换了一个姓张的工程师来接手,因为之前的王工离职了。于是我跟张工对接继续进入二次开发阶段,同时还要跟他一起再回顾方案评估阶段的信息。正当二次开发顺利推进时,客户A那边又换了一个对接的工程师李工,因为张工又辞职了。两个月内换了两拨人来对接,着实把我累得够呛,并且最终客户A的项目还是谈崩了,这里面可能也是由于人员频繁流动对项目进度产生了影响,我和第一个客户就这样拜拜了。

客户B:manual就是文档,不想太多解释
客户B位于深圳,某上市公司,当时我们的SoC方案处在推广阶段,投入了比较多的人力物力,甚至常常会到客户那边做现场支持。某天客户B那边说快要进入量产阶段了,PCB已经画好,正在调试,需要我们到现场支持。结果我到了那边一看,PCB是有了,但是负责对接的朱工是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软件工程师,不但不会编译SDK, 连Makefile也不懂。某天过来问我:你们的Makefile怎么跟网上搜出来的不太一样?我随即回复"我们的sdk基于cmake build, 具体请参考open source community cmake manual", 于是朱工回复"请问cmake manual有文档吗?",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manual就是文档的意思)。后来但凡遇到客户问类似这种问题的时候,我都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而刻意忽略"具体请参考***manual"。

客户C:遇到临时工让我和甲方老泪纵横
客户C位于珠海,是当地的高新企业,整个项目已经到了联合调试Demo阶段了,由于这个项目是甲方,我厂和客户C共同参与的,客户C是ODM厂,负责给甲方生产和贴牌。一天晚上,我们收到客户C的紧急通知,说Demo出了问题,要我们立刻去解Bug。于是我们立刻打飞的赶到客户C那边跟客户C的工程师对接。按模块排查后发现出问题的地方是客户C那边的代码,于是我们与甲方一起和客户C那边的工程师一起Debug。我们发现客户C的工程师居然对于他们自己公司的代码完全不熟悉,也不知道程序执行的流程和定位问题,他主要的调试方法就是在某个函数内部加一条printf打印语句,然后编译运行查看程序是否执行到了那个地方,如果没有看到打印语句就换一个地方继续加……我和甲方就看着他一遍又一遍地printf,build,download,run,再重复……最后甲方的负责人员都看不下去了,催他说:"你能不能快一点啊,我都看懂了你怎么还没看懂"...晚上吃饭的时候跟客户C那边的工程师交流,结果震惊地发现他是个"临时工",是个还没有从学校毕业的实习生,而且下个月就要回学校参加毕业答辩了,我们顿时老泪纵横......

那些年推广方案着实接触到了不少"坑爹"的客户,或者说是奇葩的工程师。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厂当时的方案还处在产品推广阶段,研发实力雄厚的公司不愿意冒风险使用,而敢于尝鲜的往往是一些良莠不齐的小公司,这也就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各样挖坑的客户以及挖坑的客户需求。我的总结是:在遇到各种情况时,应该摆正心态,把重点放在如何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才能尽快从客户的坑里跳出来。

小与有话说:那个临时工让我想到当年的自己,我给当年的FAE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请原谅...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