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处理器史话 | 处理器厂商的绝密武器之工艺之争

处理器史话 | 处理器厂商的绝密武器之工艺之争

时间:07-26 来源:3721RD 点击:

制造商仍然可以屏蔽掉它的部分缓存,这意味着这块CPU依然能够出售,只是它可能是Celeron等低端产品。
当CPU被放进包装盒之前,一般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测试,以确保之前的工作准确无误。根据前面确定的最高运行频率和缓存的不同,它们被放进不同的包装,销往世界各地。

在了解CPU的生产过程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CPU应该是越做越小?可为什么现在CPU好像尺寸并没有减少多少,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实际上CPU厂商很希望把CPU的集成度进一步提高,同样也需要把CPU做得更小,但是因为现在的生产工艺还达不到这个要求。

2. CPU的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这4个字到底包含些什么内容呢,这其中有多少高精尖技术的汇聚,CPU生产厂商是如何应对的呢?下面将根据上面CPU制造的7个步骤展开叙述,来一起了解当今不断进步的CPU生产工艺。

1) 晶圆尺寸
硅晶圆尺寸是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硅晶圆使用的直径值。硅晶圆尺寸越大越好,因为这样每块晶圆能生产更多的芯片。请看下面的数据对比:

对比数据1:同样使用0.13微米的制程

晶圆直径(mm)

处理器数量(个)

面积比值

数量比值

200(8寸)

约179

300(12寸)

约427

2.25倍

2.385倍

但是在成本方面,300mm晶圆实际的成本并不会比200mm晶圆来得高多少,这就意味着使用大尺寸的晶圆,会带来更高的性价比,因此,芯片生厂商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商机。
既然大尺寸的晶圆这么受欢迎,那么是否可以把晶圆直径做的尽量大些呢?

答案是:不可以。

这是由于硅晶圆具有的一个特性--在晶圆生产过程中,离晶圆中心越远就越容易出现坏点,坏点从硅晶圆中心向外扩展,数量呈上升趋势。见下图所示:


集成芯片的硅晶圆图像

在硅晶圆图示中,用黄点标出的地方是表示这个地方存在一定缺陷,或是在硅晶圆被蚀刻入的晶体管起不了任何作用,这一切是由于制造技术限制而造成的,任何一个存在上面问题的芯片将因不能正常工作而被报废。上图中,一块硅晶圆中蚀刻了16个晶体管,但其中4个晶体管存在缺陷,因此不得不把16个芯片中的4个报废掉(即占这块硅晶圆的1/4 )。

如果这块硅晶圆代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所有硅晶圆,这意味着废品率就是1/4,这种情况将导致制造成本的上升。

正式由于这个特性限制了硅晶圆的尺寸,因此芯片生产厂商无法随心所欲地增大晶圆尺寸。

总的来说,一套特定的硅晶圆生产设备所能生产的硅晶圆尺寸是固定的,如果对原设备进行改造来生产新尺寸的硅晶圆的话,花费的资金是相当惊人的,这些费用几乎可以建造一个新的生产工厂。不过,半导体生产商们也总是尽最大努力控制晶圆上坏点的数量,生产更大尺寸的晶圆。

以Intel的产品为例,各产品使用晶圆尺寸的信息表如下:

CPU型号

晶圆尺寸(mm)

8086

50

Pentium 4

200

Pentium 4 Prescott

300

Intel、三星、台积电已经于2012年投产450mm(18寸)晶圆,450mm晶圆无论是硅片面积还是切割芯片数都是300mm的两倍多,因此每颗芯片的单位成本都会大大降低。另外,大尺寸晶圆还会提高能源、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在历史上,转移至更大的晶圆直径带来了每单位尺寸20%以上的成本降低幅度。不过庞大的财务与技术障碍,仍持续阻碍半导体制造往450mm晶圆的发展与转移;因此产业界往更大尺寸晶圆发展的脚步显着趋缓,各家半导体业者也积极将12寸(300mm)与8寸(200mm)晶圆的利用效益最大化。



4种尺寸晶圆的比较 (Source:Wikipedia)

2) 蚀刻尺寸
蚀刻尺寸是制造设备在一个硅晶圆上所能蚀刻的一个最小尺寸,这个尺寸是在最小的晶体管的尺寸,因此是CPU核心制造的关键技术参数。

在制造工艺相同时,晶体管越多处理器内核尺寸就越大,一块硅晶圆所能生产的芯片的数量就越少,每颗CPU的成本就要随之提高。反之,如果更先进的制造工艺,意味着所能蚀刻的尺寸越小,一块晶圆所能生产的芯片就越多,成本也就随之降低。

继续以Intel的产品为例,各产品使用蚀刻尺寸的信息表如下:

CPU型号

蚀刻尺寸(μm)

8086

3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