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打破DRAM存储器的三足鼎立格局?
谁有可能打破三角平衡?
三足鼎立的平衡唯一有可能打破的时候,从目前的情况判断,将是出于国家力量的介入,而这一力量最有可能来自于中国。
以庞大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基金做为后盾,中国正在大手笔坚决支持发半导体产业,以改变目前半导体芯片进口额高于石油的"缺芯"局面。存储产业自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发展半导体,现在是很好的时机点。因为工艺的进步开始进入门槛,往下难度越来越高,有利于新进者加入。"郭祚荣告诉记者,"5年后,中国有很大的可能改变现有市场格局。这是国家基本方针,发展半导体产业已经箭在悬上。"
但他指出,DRAM的发展不容易,从零开始难度极高,必要的技术合作有其需要性,从中学习并利用中国的广大市场做为腹地,才有机会发展中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安徽省合肥市已敲定与尔必达前CEO坂本幸雄合作成立半导体新厂兆基科技,目标是备低耗电力的次世代内存(DRAM),投资8000亿日元兴建的DRAM厂预计在2018年下半年量产,月产能10万片。
3月28日在湖北武汉启动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中,也有生产DRAM的规划。武汉新芯执行副总裁、商务长陈少民曾告诉记者,如果2020年新工厂能够达产30万片/月的产能,则DRAM 10万片/月、3D NAND 20万片/月。不过他并没有进一步透露对DRAM的发展计划。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正在与台联电携手合作,兴建DRAM12英寸晶圆厂,以利基型内存作为切入点,打造中国的DRAM产业。
同时,曾想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光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也早已表达了对存储的野心。"肯定要自己建存储工厂。在中国建立起中国资本控制的工厂,这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除挖角华亚科前董事长高启全外,市场还曾传出紫光将在华南筹建12英寸DRAM厂,不过紫光应仍在寻觅合作对象。
"中国公司加入半导体行业竞争,肯定会使得市场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复杂。"美光科技存储事业部市场副总裁Eric Endebrock告诉记者。
不过,DRAM是一项大规模投资而且需要技术积累的产业,在大量生产的要求下质量稳定性是国内厂商最大的挑战。盛陵海向记者指出,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取代现有产品的话,国内厂商在没有收购或者引入外方技术的情况下,很难在5年内有实质的影响。
从记者了解的消息来看,目前想进军DRAM的中国公司有可能都是从利基型产品入手,做利基市场。利基型产品往往都是legacy产品,对国内厂商来说也是一个技术补课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中国台湾地区曾经选择过的道路,但由于台湾技术依靠授权、缺乏自主,该策略并没有起到足够的颠覆性作用。这也是大陆地区发展DRAM需要注意的
"我国扶持半导体产业的目的是保障自给自足的能力。自主开发利基型产品其实不难,难的是跟上主流内存厂商的成本、质量。"盛陵海强调。
- DRAM合约价酝酿反弹 暂无崩盘之忧(02-18)
- 分析称DRAM内存芯片下半年将供货短缺(03-14)
- 部分日本半导体工厂已经恢复生产 电力短缺和余震将延缓产业恢复进程(03-22)
- 日本震后DRAM现货价转趋观望(03-24)
- 2011年平板电脑DRAM平均容量将增加147%(04-01)
- DRAM合约价成功调涨 硅晶圆缺货依旧(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