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瑞芯微和全志科技的战争在全面升级?

瑞芯微和全志科技的战争在全面升级?

时间:02-07 来源:3721RD 点击:

看,Cortex A8流行时间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从整个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全志A10/A13都是低端市场首选,成就了平板电脑芯片领域最大的黑马全志。2012年10月,瑞芯微推出单核A9方案2928/2926芯片,试图夺取低端市场,但是成效甚微。2013年5月,瑞芯微推出双核A9方案RK3168,采用28纳米工艺,并与四核RK3188共板,大有占领低端市场之势。

在向双核/四核发展过程中,瑞芯微选择了CortexA9,其直接竞争对手则选择了Cortex A7,从此也造就了瑞芯微优势地位。平板电脑与手机行业不一样,影响平板电脑最重要因素是性能,这是才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而CortexA9性能比 Cortex A7高出20-30%,这在平板电脑上是巨大的优势。目前市场上中高端平板瑞芯微RK3066/3188系列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在RK2918推出之后,瑞芯微主力研发力量已经投入到双核A9上。2012年6月台北电子展上,瑞芯微宣布推出双核A9处理器RK3066,最高主频可达1.6GHz,采用四核ARM Mail-400 GPU,40纳米工艺。理论上,此颗芯片性能是基于Cortex A8的RK2918/全志A10两倍以上,因此在2012年下半年几无对手,深圳中高端产品,特别是国产数码品牌,当时几乎全部采用了这颗芯片,实现了在中高端对竞争对手全志的超越。

在2013年1月CES展上,瑞芯微正式发布四核Cortex A9处理器RK3188,最高主频1.8GHz,GPU为Mali-400 MP4,采用先进的28纳米生产工艺,晶圆代工厂改为格罗方德以确保产量。RK3188是一款技术和制程相当先进的一颗芯片,即便放眼国际上也是一流水准,显示出国产平板芯片处理器的巨大进步。后续瑞芯微在软件方面动作频繁,升级视窗系统和升级SDK2.0,加强对视网膜显示支持,在中高端进一步拉大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2013年5月,瑞芯微再次发布双核A9处理器RK3168,试图改变低端市场格局。RK3168基于双核Cortex A9核心,采用28纳米工艺,同时可与RK3188共板,此款芯片在低端市场得到很大的认可。

虽然行业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全球平板电脑芯片出货量的老大仍是全志科技,但从2014年的市场发展态势来看,瑞芯微已经形成了超越之势,随着瑞芯微IC芯片性价比不断攀升,多款双核四核产品获得国际巨头青睐。惠普7寸平板Slate已及戴尔的一款电视棒就采用了RK3066处理器, 而四核RK3188获得更大关注,据悉多个国际PC和手机巨头即将采用,目前在华硕和东芝平板规划中已经看到了RK3188身影。这标志瑞芯微不再是"南方小厂",已经成长为凭借自身特色在国际上都可以立足的重量级玩家。

不过瑞芯微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资金方面。由于数字IC领域对资金要求大,尽管瑞芯微资金相对雄厚,但在后续发展中,会碰上更强大对手,还需要更多资金的支持。由于对资金的渴望,全志科技已经拼尽全力在2015年5月实现上市,而瑞芯微仍无上市规划令人捉摸不透。

此外,平板电脑市场目前已进入下行通道,市场正在走弱,如何在此背景下保持公司盈利将是瑞芯微、全志科技等公司共同面对的课题。根据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资料,2015年全球平板电脑应用处理器(AP)市场规模首度呈现下滑,规模为27亿美元,较2014年42亿美元下滑了33%。

瑞芯微高级副总裁陈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平板市场从2009年到2013年是爆炸性的增长,然后这个形势到2014年已告一段落。

实际上,未来平板电脑增速较高的地区将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这里的PC(包括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远不如欧美的成熟市场与中 国市场那样普及,平板电脑有着更多的市场机遇可以挖掘。然而,在这里,平板电脑扮演的角色将不是PC和手机的补充,而是一个肩负计算、数码与通信的多用途机。

受此影响,目前瑞芯微和全志科技都在尽力解决基带芯片问题。在去年的英特尔IDF上,英特尔与瑞芯微共同宣布双方联合打造的x3系列四核64位3G芯片方案SoFIA 3G-R(C3230RK)量产。随后,全志科技也与高通形成战略合作,目标之一自然是解决基带问题,共同开发通信平板市场。然而,这一切还都需要一个过程,至少目前还没看到这两家有更多实质性的进展。

而此时向周边智能硬件领域扩展就成为必须,车载智能设备、游戏机、OTT BOX等智能硬件都是瑞芯微考虑的市场空间。比如2015年发布的优酷盒子旗舰版K1上采用的就是瑞芯微的RK3288芯片,在一些VR/AR和其他智能硬件产品中也正逐渐出现瑞芯微的产品。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