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英特尔的1/2机会
时间:08-05
来源:
点击:
下一页:挑战犹存胜算在制程和应用
挑战犹存胜算在制程和应用
看英特尔在嵌入式的发展历史,曾经几度进入嵌入式市场,但都是无功而返。例如Timna和XScale整合芯片计划的取消。那么今日英特尔重返嵌入式市场的胜算在哪里呢?从Atom处理器看,由于采用了45纳米的制程,使得其体积和功耗都大幅度缩小,例如Atom处理器首先在晶体管数量就让人耳目一新,仅4721万,对照前述Penryn超过4亿的数量,可以知道Atom晶体管数量还是相当精简,此外,芯片大小也得以缩小许多,例如,目前主流笔记型计算机Merom核心处理器的Die size为143平方mm,但是Atom仅24.2平方mm,甚至封装尺寸也仅13 x 14平方 mm;其次在功耗方面,以需要低功耗的MID用的Atom版本Z540为例,最高主频1.86GHz/L1缓存54KB/L2缓存512KB/前端总线533MHz版本,TDP仅2.4W;最后在效能方面,Atom虽然与主流双核处理器有差距,但是对比同样L2缓存为512KB的Core 2核心的Celeron处理器,表现则不相上下,但TDP仅为Celeron处理器的1/10,上述的这些特点已经比较贴近嵌入式系统高效能、低功耗的要求。当然这还只是Atom目前的产品。随着未来新一代Atom核心产品的发布和更小制程技术(例如32纳米等)的采用,Atom系列的处理器平台会更加贴近嵌入式系统的需求。除了制程之外,Atom依然延续的是英特尔最为擅长的X86架构,这决定了英特尔的架构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使得软件实现了可扩展性以及复用,从而形成了与其他嵌入式处理器厂商竞争时的卖点。
尽管英特尔携有制程、应用和产业链的影响力,但在PC产业的成功要想复制到嵌入式领域,英特尔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挑战。首先是商业模式。众所周知,在PC产业由于讲究的是规模效应,而X86架构已经成为PC产业的标准,这与同样依靠规模生存和发展的英特尔的商业模式非常吻合。但在嵌入式市场,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其商业模式是小批量,多品种,这让英特尔的商业模式很难有用武之地。与之相比的ARM,则采用IP授权的模式,仅仅提供处理器基本的设计和解决方案,让其他的厂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再二次开发新的产品,这让英特尔进入嵌入式市场将会面临众多的对手,所以英特尔在嵌入式市场能否发挥在PC产业中的影响力,联合更多的厂商支持自己的X86架构就显得异常重要。其次是对于英特尔自身来看,能否忍受嵌入式市场低销售额、低利润率也很关键。不过从目前Atom将近53%左右的利润来看,英特尔似乎有所准备,随着未来新制程的采用,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当然,英特尔也许会根据嵌入式市场的特点,在规模比较大的市场,仍旧采用其在PC产业中的模式,自己设计和生产,例如MID市场。而针对小规模和特定的嵌入式市场,不排除采用IP授权的模式,或者集成合作伙伴的应用模块到Atom处理器中。最后就是X86架构进入嵌入式市场,势必加速嵌入式市场标准化的进程(在目前的嵌入式市场,是多种架构并存),进而引发同质化的价格战,导致利润的下降,不过对于英特尔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如果真的在嵌入式市场打起价格战,首先受到打击的是传统的嵌入式处理器厂商,因为它们的实力和规模远比不上英特尔。由此可见,英特尔面临的挑战也是机会,就看英特尔如何把握了。
从英特尔在本次IDF高调进入嵌入式市场看,笔者认为,英特尔期望无论从高端的高性能计算和服务器、客户端的PC和笔记本、新兴的上网本和移动互联网接入设备直至嵌入式设备市场,都能够以自己的X86架构和应用统一起来,并且通过互联网应用达成互联互通。从目前看,除了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接入设备和嵌入式市场,英特尔已经完成了X86架构和应用的统一,并占据着优势的地位。那么在未来庞大的嵌入式市场,英特尔能否把握这剩下的1/2机会,值得期待。
挑战犹存胜算在制程和应用
看英特尔在嵌入式的发展历史,曾经几度进入嵌入式市场,但都是无功而返。例如Timna和XScale整合芯片计划的取消。那么今日英特尔重返嵌入式市场的胜算在哪里呢?从Atom处理器看,由于采用了45纳米的制程,使得其体积和功耗都大幅度缩小,例如Atom处理器首先在晶体管数量就让人耳目一新,仅4721万,对照前述Penryn超过4亿的数量,可以知道Atom晶体管数量还是相当精简,此外,芯片大小也得以缩小许多,例如,目前主流笔记型计算机Merom核心处理器的Die size为143平方mm,但是Atom仅24.2平方mm,甚至封装尺寸也仅13 x 14平方 mm;其次在功耗方面,以需要低功耗的MID用的Atom版本Z540为例,最高主频1.86GHz/L1缓存54KB/L2缓存512KB/前端总线533MHz版本,TDP仅2.4W;最后在效能方面,Atom虽然与主流双核处理器有差距,但是对比同样L2缓存为512KB的Core 2核心的Celeron处理器,表现则不相上下,但TDP仅为Celeron处理器的1/10,上述的这些特点已经比较贴近嵌入式系统高效能、低功耗的要求。当然这还只是Atom目前的产品。随着未来新一代Atom核心产品的发布和更小制程技术(例如32纳米等)的采用,Atom系列的处理器平台会更加贴近嵌入式系统的需求。除了制程之外,Atom依然延续的是英特尔最为擅长的X86架构,这决定了英特尔的架构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使得软件实现了可扩展性以及复用,从而形成了与其他嵌入式处理器厂商竞争时的卖点。
尽管英特尔携有制程、应用和产业链的影响力,但在PC产业的成功要想复制到嵌入式领域,英特尔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挑战。首先是商业模式。众所周知,在PC产业由于讲究的是规模效应,而X86架构已经成为PC产业的标准,这与同样依靠规模生存和发展的英特尔的商业模式非常吻合。但在嵌入式市场,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其商业模式是小批量,多品种,这让英特尔的商业模式很难有用武之地。与之相比的ARM,则采用IP授权的模式,仅仅提供处理器基本的设计和解决方案,让其他的厂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再二次开发新的产品,这让英特尔进入嵌入式市场将会面临众多的对手,所以英特尔在嵌入式市场能否发挥在PC产业中的影响力,联合更多的厂商支持自己的X86架构就显得异常重要。其次是对于英特尔自身来看,能否忍受嵌入式市场低销售额、低利润率也很关键。不过从目前Atom将近53%左右的利润来看,英特尔似乎有所准备,随着未来新制程的采用,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当然,英特尔也许会根据嵌入式市场的特点,在规模比较大的市场,仍旧采用其在PC产业中的模式,自己设计和生产,例如MID市场。而针对小规模和特定的嵌入式市场,不排除采用IP授权的模式,或者集成合作伙伴的应用模块到Atom处理器中。最后就是X86架构进入嵌入式市场,势必加速嵌入式市场标准化的进程(在目前的嵌入式市场,是多种架构并存),进而引发同质化的价格战,导致利润的下降,不过对于英特尔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如果真的在嵌入式市场打起价格战,首先受到打击的是传统的嵌入式处理器厂商,因为它们的实力和规模远比不上英特尔。由此可见,英特尔面临的挑战也是机会,就看英特尔如何把握了。
从英特尔在本次IDF高调进入嵌入式市场看,笔者认为,英特尔期望无论从高端的高性能计算和服务器、客户端的PC和笔记本、新兴的上网本和移动互联网接入设备直至嵌入式设备市场,都能够以自己的X86架构和应用统一起来,并且通过互联网应用达成互联互通。从目前看,除了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接入设备和嵌入式市场,英特尔已经完成了X86架构和应用的统一,并占据着优势的地位。那么在未来庞大的嵌入式市场,英特尔能否把握这剩下的1/2机会,值得期待。
- 英特尔总裁唱衰晶圆代工业(02-23)
- ARM手机芯片市场份额已超90% 英特尔倍感压力(03-17)
- 中国正探寻如何快速进驻HPC芯片领域(03-23)
- 业界不惧英特尔3D晶体管来势汹涌(05-09)
- 第一季度全球20大芯片厂商排行榜出炉 (05-20)
- Q1全球20大芯片厂商排行榜出炉 英特尔夺回优势(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