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共享充电一夜走红,与共享单车有何不同?

共享充电一夜走红,与共享单车有何不同?

时间:03-12 来源:腾讯科技 点击:

一、手机充电本身是高频刚需

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最大的赢家是滴滴快的,以及如饿了么这样的小赢家。时至下半场,突然就杀出了一个共享单车,真是想赞叹资本的神奇。

之前很多人都有探讨过移动互联网下半场问题。有人认为移动互联网已入尾声,基本上没什么机会了。也有人说,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机会会有,只是出现或形成的相对较慢以及切入点更加的垂直细分。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繁荣昌盛到顶点之后的几年,冒出了"垂直"、"细分"的概念,垂直社群、垂直内容、垂直电商,细分人群、细分市场、细分一切。

最近"共享充电"概念的出现,我觉得为"垂直细分概念"上了很好的一课。首先,"共享经济"这个概念,我一直认为是人们强加灌输的概念,跟"知识付费"、"O2O"一样,只是一些表象的理解所形成。"共享充电"的重点还是在充电,与叫外卖(美团、饿了么)、打车(滴滴、Uber)、短途出行(ofo、摩拜)相比,给手机充电这个场景要小很多。这里的"小",主要是指场景的存在感弱。存在感弱有两方面原因:

场景的生活化程度高,已成为习惯不被注意;

场景需求被满足的比较充分,在家和办公室有各种插排,忘记带充电设备也可以与人借用(充电设备的标准化高),以及充电宝兴起所带来的充电延续性。

这种小场景,或者说是垂直细分场景,虽然存在感弱,但这一场景需求本身确实是高频且刚需。一天24小时,减去宅在家的时间,减去在办公室的时间,剩下在外面的时间里,在控制不住玩手机的双手的情况下,又要给手机保持足够的电量,是件大事。

二、共享充电与共享单车有何不同(从投资标的选择的角度)

这里的讨论主要是基于投资考虑。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解决方案上,共享单车是目前是唯一解,共享充电目前有两组解。

对于共享单车,ofo、摩拜的模式,就是最优且唯一解(永安行的固定桩单车主要是基于非一二线城市),所以创业者只管做,投资人只管投就可以了。一辆车可以吸收多人的押金沉淀资金池,并且每辆单车每日可带来一定的现金流。所有做共享单车的只需做的是一件事,就是把车造出来扔到大街上,所有VC只需要二选一投一个开始站队。

而对于共享充电,这个问题实际上目前有两组解。所有做共享充电的,目前做的是两件事:充电基础设施与共享充电宝。

对于共享单车,项目们比的是谁的车造的快放的快(归根结底是融资节奏),把别的车挤得没地方就赢。但对于共享充电,首要解决的,是在两组解中找到最优解。

共享单车是在教育市场,培养用户习惯,VC们在押注站队。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两组共享充电的项目,进行的是差异化竞争。从需求来看,共享单车让之前有单车的人可以放弃使用自己的单车,更让没有购买单车的人,会去使用单车,但共享充电,其对个人充电宝的替代性没有那么强。

三、共享充电≠共享充电宝

仿佛一夜间冒出来,目前市场上"共享充电"概念的项目有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类;

充电基础设施:高铁火车站、机场的充电桩;餐厅、咖啡厅、理发店等本地商户中的充电台;

共享充电宝:充电宝租赁与归还机。

对于这两类项目,我是站边在充电基础设施上的。更确切的说是站边在基于餐厅、咖啡厅、理发店等本地商户的共享充电解决方案上。

如在与共享单车的对比中所说,共享充电并没有共享单车那么强的替代性,形成不了共享单车在解决短距离出行问题上的强势地位,所以共享充电在未来最好的模式应该是成为"基础设施",餐厅、咖啡厅、理发店等等基于一定生活场景下的空间的基础设施。

作为基础设施的共享充电,与共享充电宝相比,若是深入场景来看,两者的细分场景确实是不同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逐渐被作为充电基础设施蚕食。我们从两个角度分析:

即使在不考虑押金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的解决方案仍不够便捷,尤其是在归还时会有很大困扰,纵使未来共享充电宝机的铺设达到一定规模,其覆盖率仍会是有限的,解决不好充电宝归还问题;

在办公室与家之外的场景,如去餐厅吃饭、去咖啡厅茶馆与人聊事情,或者去网吧打打游戏、去理发店理一下发、去健身房锻炼什么的,都是基于一个固定的实体空间的(本地商户),消耗在"路上"(非固定场景)的时间只是一部分,而这个一部分(小部分)时间,才是充电宝所解决的问题(移动携带),所以充电基础设施会对充电宝产生替代性。

在将来,当我们在餐厅吃饭,在咖啡厅茶馆跟人聊天谈事情,或是在网吧上网,在健身房锻炼,当我们可以将手机安全的放在一旁充电后,我们手机将能持续保持一定的安全电量,共享充电宝(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