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也要共享,下一个ofo级的租赁市场吗?
今天,科技自媒体"俊世太保"创办人李俊在微信群中感叹,"共享充电宝简直疯了,今天又有三家企业获得上亿元融资"。据36kr报道,主打小机柜模式的充电宝分时租赁平台"非常电"完成百万元种子轮融资,共享充电企业"Hi电"获近亿元A轮融资,小电科技完成B轮3.5亿元融资。
在小电科技新一轮投资者名单中,腾讯赫然在列。就在上个月,腾讯掌门人马化腾在一个大会上还直言:"共享充电宝到底靠谱不靠谱,很多人都看不准。",看不准却要投资,共享充电宝疯了。
对于共享充电宝市场,很看好和不看好的都大有人在。卖化妆品的陈欧投资了街电,不怎么掺和科技圈内事的"国民老公"王思聪却不惜以"吃翔"为赌注,表达对共享充电宝的不看好。今天,著名吐槽类自媒体三表龙门阵则发布文章《卑鄙的共享充电宝》表达了对这个市场的不看好。
这样的争议现象,在许多行业都曾上演过,从共享出行到共享餐桌到上门服务再到共享单车,其中有一些市场确实没起来,比如到家服务;还有一些市场在唱衰声中壮大--滴滴最新融资估值已经到了500亿美金了。充满争议表明有人关注,共享充电宝已经赢得第一步,不过,最终扑朔迷离的共享充电宝市场会不会成为类似于上门按摩的泡沫?
共享充电宝只是移动电源的备胎
我不是共享充电宝的目标用户。有续航焦虑症的我都是充满电再出门,开车时会让手机连着车载充电器,还会在背包里放个满电的移动电源设置双保险。不过,像我这样准备充足的人是少数,但患有续航焦虑症的用户却是多数。这至少表明,移动电源是有市场的。
而共享充电宝要有前景,至少以下几点要成立:
1、人们会觉得戴着移动电源是累赘;
2、使用共享充电宝比移动电源更方便。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充满争议。
是不是大多数人出门都会带着移动电源?有人说女生的包包已经是个百宝箱,不愿意再装一个移动电源;男生出门往往不习惯于带包,不一定能装下移动电源。然而,有数据显示,中国已有超过5000家移动电源厂商,2016年出货了近5亿只移动电源,比手机出货量高。就是说,几乎是人手一部移动电源,这至少表明人们在某些场景下是会带移动电源的,否则干嘛要买呢?
出门是否带移动电源,关键是看对自己手机电量的预期,以及在没有电时是否有充电的条件。当然,还有少数情况是"忘了带",既然是忘了,说明潜意识还是想要带的。
因此,共享充电宝的主流需求场景可能是:人们忘了带移动电源或者数据线,手机撑不下去,所以很多公共场所会提供充电服务,以备不时之需。换句话说,共享充电宝只是一个备胎。
第二个问题答案相对清晰。
如果携带移动电源是个累赘,那么寻找、使用和归还共享充电宝就更麻烦。手机都要没电关机了,还要去找附近的充电宝,再扫描二维码借用移动电源?拿走之后再归还,为什么不直接去附近的店里充下电?现在促销期不要钱还好,以后还要交钱或者看广告,有额外的经济成本。
收费充电服务,更多是在火车站这样的大型公共场所,这些地方服务不好,不得不交钱。但大多数情况,用户解决充电问题,还是有很多选择的。所以,共享充电宝的主流场景之一会是大型公共场所如火车站、地铁站、汽车站,这些地方布放之后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同时赚钱。商家希望给用户提供免费充电服务,但店里很可能充电头不够,顾客将手机放在前台充电又有保管的责任,如果在店里有一个共享充电宝,倒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因此,公共场所布放共享充电宝的意愿是有的。
然而,对于用户来说,借用共享移动电源是一个很麻烦、有成本的事情,远远没有自带移动电源方便。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是不会优先选择共享充电宝的,这跟ofo的普及不同--携带自行车出门成本太高。可见,共享充电宝是小众且低频的需求,虽然会有场景,但不可能会成为用户解决"续航焦虑症"的主流方式,更不可能取代移动电源。
新技术对共享充电宝有何影响?
手机续航提升会不会让移动电源成为摆设?如果这样,共享充电宝就更没有前景了。
答案是否定的,在可见的未来,如果没有新的续航技术被商用,手机续航能力就不可能有质变。iPhone 7去掉了耳机孔,为电池节省了空间,续航进步也才区区一个小时,用户根本感知不到。眼下没有什么新技术会取代锂电池技术,一天一充短期内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理论上来说,用户的续航焦虑症将在三五年内将一直存在。
续航解决不了,手机公司瞄准了"充电"环节。让用户充电更快一些,"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广告语已深入人心,快速充电在成为标配。还有无线充电技术,三星旗舰机已经搭载,有消息称
- 投资人看中的共享充电宝,其实是一场赌博?(03-17)
- 消费者疑心重重,共享充电宝还能圈多少钱?(03-18)
- 就为共享充电宝这事,王思聪与陈欧上演撕逼大战(04-05)
- 陈欧、王思聪微博互掐,一切皆因共享充电宝而起?(04-05)
- 共享充电宝的疯狂折射科技投资圈的集体焦虑?(04-11)
- 无线充电扼杀共享充电宝?短期内恐难成真(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