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快上说中国半导体元器件离不开日本
半导体设备/材料中国基本自己搞不定,以日本和欧美为主,
尤其是材料方面,大规模量产的基本都日本为主。后端的材
料国内有能做的,但是大规模量产稳定性还不行,这不光是
技术问题,管理/质量体系/研发体系/工人素质/人员流
动性还有其他因素综合决定的,现在国家搞02专项给SMIC和
封装厂投钱,让他们联合国内的设备/材料的研究机构和公
司联合研发,我觉得这个路子还是很对的,一方面大家确实
有cost down的压力,一个是这30年来很多技术人员从欧美日
公司离开创业,规模小,确实有技术,支持下还是有东西,
虽然国家投的钱不多,但是比投给狗屁房地产有用,至少能
产生相对比较多的高科技职位。
中国现在的研发体制内耗太厉害了
但是基础工业又不能完全丢给民企去搞
有点死局的架势
关键是现在的审批机制,有关系的才能搞到大笔钱,没关系的
就得苦逼,资源配置不合理。举例来说,深圳很多靠近市场的
好企业如果得到投资肯定比北京的很多混混企业好,北京这里
靠政策和关系的混子公司太多了。
现在的风投倒是合适,不过半导体制造研发类的没啥希望。
1 硅片
排名第1的SEH,第2的SUMCO都是日本公司。
从日本公司出来的硅片估计在80%以上。
2 其他电子材料
hoya提供mask的胚料
旭硝子玻璃基板
日立高科
凸版
日东电工
太阳日酸
日立化成
DNS
帝人
都是大宗电子材料产品供应商。
3 设备
光刻:cannon,尼康
TEL(东京电子)
DNS的清洗设备
日本人做精细化工和精密仪器是很厉害的。
牛叉啊,中国有没有自家能跟这些公司比拼的?
话说啥时候中国能有这些企业,看着直流口水啊。。。
这是foundry的,subcon的主要供应商:
1,compound
日立化成
日东(已被日立化成收购)
住友
京瓷
2,substrate芯材和板材
三菱瓦斯
日立化成
斗山(韩国)
南亚(台塑下属企业)
ABF(flip chip基本垄断)材料 Ajinomoto(味之素),这家做味精起家的,
世界10大食品公司之一。
3,substrate防焊漆
太阳油墨
4,film、tape
日立化成、日东等
5,epoxy
汉高(这不是日本的了)
以下设备
6,back grinding/die saw
DISCO
7,die bonding
瑞萨,ASM(新加坡)等
8,塑封设备及模具
日本为主,低端有国产
9,ball attach
日本、新加坡等
10,test
日本、美国
只要是精密制造,基本都是日本的。中国的制造业,材料
和设备都被欧美日控制着,真的是买血汗,现在慢慢开始
研发,是个好的开端,不过研发投入始终是个问题,国家
投资只能是一时。
日本本身的半导体元器件也是很厉害的。
murata村田的电容电感
murata的口碑很好。
rohm罗姆的功率器件
东芝的flash
尔毕达的内存
sony的CIS.
瑞萨的MCU
还有很多公司搞SIC等新型的功率器件
但是日本这两年衰落的厉害。
日本的衰落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1,人口问题,和台湾类似,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和生孩子,
国内市场不断萎缩,按比例,人才也越来越少,另外上一
代的吃苦精神没有了,地产泡沫破灭后通缩了20年说明了
问题的严重性,加上日本人的排外性,人才和新技术方面
就远远得被美国落下了。
2,和中国心有芥蒂,没有把握好中国市场,韩国人紧紧
抓住中国的市场,再一次发达,日本人即便是泰国洪水,
还是在地震后把很多产业搬到了泰国,后续在中国市场的
争夺上,日本人还是会落后。
主要还是人口问题吧,这个民族基本完蛋了,下一个是
台湾,再下一个是大陆(如果计划生育不取消),这就
跟公司的人才梯队一样,每年都要招新大学生,因为人
才和淘金一样,砂金太少,金子就不会多,断档了尤其
麻烦。
结症是干活的人不拿钱,拿钱的人不干活,这个社会生活压力如此之大,你指望一线人员静下心来搞东西不现实
这恰恰是机会而不是死局。两股势力相互之间掺沙子的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
偏激了,不能总想着别人欠你的,而要想自己缺哪方面的实力。
你说的症结是所有分配体系里必然存在的问题,区别是程度大小而已。而且不要把做具体事情的价值看得那么高,更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是战略规划和组织管理的人,他们的价值是靠自己的远见,视野,经验,品性,人脉等等来实现的。对于一线人员,那些静下心来搞东西直到不可取代的时候,我还没看到过谁没有实现价值的,对于他们中大部分人来说静下心来搞东西永远是唯一出路。
跟计划生育有什么关系
中国十几亿人 你还怕人不够吗 教育不出来合适的人才不应该怪到计划生育上
比拼暂时就别想了。
半导体行业是全球化最典型的行业,几乎没有地域性的限制。所以比拼永远是全球性的。这就是中国企业悲催的地方,这是一个没有根据地的战场,这个行业的企业,从一开始就直接面对那些大n个数量级的全球垄断性企业。
在这个背景下,即使国家花巨额资金投入研发,效果也是不明显的。比如某重大专项投193光刻机,企业成立到后续投入,总额是个非常大的数字,在国内半导体界是绝无仅有的。但是我后来和某国外光刻圈内人士聊,他告诉我说ASML当年在i线光刻机上某一过渡型号的研发的资金投入,就远大于重大专项的投入。在工业基础相对落后,资金投入又无法比拟老外的情况下,比拼就别提了,能生存就很不错了。
但我们并不是没有我们的生存之道。一个行业在被少数人垄断的情况下,永远会有这些巨头看不上,或者漏掉的生意。比如沈阳芯源最早做IC用的Coater,可TEL的mark8又便宜又好用,国产货做出来也没人要,当时相当凄惨。后来遇到国内先进封装开始上量,转型封装用coater,并开发出配套的scrubber,led coater,spray coater一系列产品,终于在狭窄的市场夹缝中站住了。而这种先面向特殊市场,先生存,后发展,而不是好高骛远和老外直接正面对抗,已经被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半导体设备和物料供应商所接受,并逐步实施。
事实上国内半导体设备商发展还是挺快的,比如中微得到了三星的注资,北方微在LED的PSS市场上突飞猛进,一些微型企业在独特的市场上开始发力,将老外一个个挤出。目前已经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可以靠自己独立生存,这在五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同样的,材料供应商也在快速发展。10年前找一瓶mos级的酒精难于登天,现在国产货都烂大街了。低端的原物料领域,国产货在逐渐的蚕食市场,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了。高端的比如光刻胶,硅片,特种衬底,这些年发展都很快,相当多的产品都进入了市场,逐步的推开中。
这些年,无论是中央部委还是地方政府,在装备和材料方面的投入还是很多的,从最初的盲目瞄准世界先进技术,逐渐修正到现在市场为主导的方向,学费和收获都是巨大的。到现在的2专项,虽说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还有很多障碍,虽说里面充满了各种故事和矛盾,但整体上对行业发展的推动力还是巨大的。至少在新产品,新项目上,企业的底气和动力比以前充足了许多,带来的放大效应非常明显。
至于什么时候能看到中国有这样的企业,我个人估计是15~20年。这并不是说我们能有像TEL这样coater占全球90%以上的垄断型企业,而是说,我们有一批企业具有同样的技术实力去打破垄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有一批企业在行业内的某些领域是不可或缺的。
而要达到上面说的目标,通过国家扶持,企业自身努力,个人不断奋斗以外,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优势,并最大化的发挥这个优势。中国,是继美日德三国后唯一拥有全套工业体系,并能完成全套工业产品的国家。虽然这个体系基础相对薄弱,技术水平并不高,但是这是一个可以自洽运转,可以相对封闭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半导体装备和材料属于顶层的存在。如何利用体系优势,推动行业发展,并进一步带动工业体系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通道,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比如国家是否能够在扶持fab厂使用国产设备的同时,扶持设备商使用国产零件?比如通过金融或者资本运作的手段让上下游形成更紧密的利益链条,像信托,信贷等早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时大量采用的方式。
对于我们这些后进者来说,已经跨过了那道门槛,螺旋的通道已经铺在眼前,能不能搞好,就看个人的造化和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