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韩厂商零价格销售多晶硅 中国企业申请“双反”调查
10亿元的浙江协成硅业有限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而2012年破产的公司将会更多。
一位江西赛维销售部人士认为,以美国Hemlock、韩国OCI等为首的海外巨头的策略就是拿着政府的补贴,用低价倾销中国市场3~5年,待挤垮中国多晶硅企业之后,再提高价格。
不过,江苏一家大型光伏组件厂商对记者表示,他认为,如今的多晶硅市场已充分竞争,很难被巨头垄断,"对于我们这些下游厂商来说,上游企业的价格战可以使我们拿到更便宜的原料,而且目前的成本已经下降到了这个阶段,即便挤垮了中国企业,外资也很难为所欲为地提价。"
"虽然很难提高到原先的400美元/公斤,但翻一倍提高到40~50美元/公斤,还是轻而易举的。"一位多晶硅企业高管对记者说。
上述高管表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就曾对中国发起过一轮多晶硅的低价倾销浪潮,所售价格远低于其生产成本。中国多晶硅企业不堪打击而全军溃败,最后只剩下四川峨眉739厂一家维持每年几十吨的试验性生产,这个厂最后以国家财政重点支持的峨眉半导体研究所的形式勉强存在。
而在中国多晶硅企业全军覆灭以后,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原料98%都依赖进口。在本世纪初光伏产业飞速发展时,中国光伏产业原料受制于人,价格飞涨到400美元/公斤以上,这曾让国内众多企业苦不堪言。
一位晶澳太阳能人士认为,虽然下游企业希望获得低价原料,但也不希望外资一家独大,他说,在国内企业尚未崛起之前,从海外进口原料,不仅价格高,服务也差,有些企业拿到了次品也只能自认倒霉,而如今,外资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
该人士说,在2009年多晶硅价格暴跌之后,江苏中能等企业都与客户进行协商解除了此前的高价合同,也未要赔偿,定金直接转为货款,而很多外资则拒绝协商,提出了巨额赔偿,如无锡尚德就支付了2.12亿美元的违约金给MEMC,这让众多国内企业负担沉重。
- 晶澳开发出新高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02-21)
- 中美硅晶涉足上游多晶硅业务(02-21)
- MEMC与三星精密化学合建多晶硅厂(02-18)
- 保利协鑫多晶硅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02-21)
- 多晶硅门槛提高带来集群效应(02-23)
- 多晶硅现货价格攀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