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豪门新能源汽车将“围攻”中国车市
在环保、节能的大环境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明确了发展方向,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已经被明确成为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就连许多高端车品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纷纷扎入新能源汽车的"大池子"一争高下。奔驰早在2009年8月就在中国推出了旗舰S级的混合动力量产车S400HYBRID,同年,雷克萨斯为LS系列推出了混合动力的LS600hL,宝马、奥迪也紧随其后都推出了自己的高档车型混合动力版和相应的量产计划,甚至法拉利、保时捷、劳斯莱斯等传统豪车品牌均推出混合动力或纯电动版本,尤其是在中外车企公认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许多国际厂商打开这个最大市场的重要路径。
"高不成低不就"?
丰田普锐斯在华折戟沉沙的教训
在5年前,当第一款国产混合动力轿车一汽丰田普锐斯上市时,没人会想到,在美国日本大行其道、卖出超过320万台混合动力车的丰田,在中国居然会遭遇滑铁卢——年销量只有区区几百台,五年来仅卖出3000余辆,惨淡的成绩让丰田几乎放弃第三代普锐斯在国内的生产计划。虽然今年以来凯美瑞混动版的销量有所提升,但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丰田混合动力汽车为何在中国折戟沉沙?首先,在前几年占得先机、抢尽新能源汽车市场风头的丰田普锐斯,在节能、环保车型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已经很难突显什么技术优势来,例如奥迪搭载的车辆自动起/停系统和能量回收系统,百公里可以省油0.5至0.7升,这些成本较低的节油技术也能达到和混合动力系统差不多的节油效果。其次,最低配置也要30多万的普锐斯在车内空间、配置方面也不得人心,在中低端车型上,这个价位的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更显竞争力不足。
很显然,许多国外厂商已经看到丰田普锐斯在中国失败的教训,从明年起所有的奥迪车型都将配备具有起停功能和智能热管理系统的微混系统,但这些新配置并不会明显增加车辆的价格。既然从制造成本来看,混动车型的降价余地并不大,于是汽车厂商便反其道而行,从在高档车型上打起了主意。
扎堆高端路线
"技术控"不得已而为之?
宝马I系列可谓"技术控"的最高成就
想环保的车型就要付出更高的成本,销售价格自然也要比同级车高出一截。因此能以中级和入门级身份进入市场销售环节的车型并不多,因为这两个级别的消费群体通常对价格都很敏感。而更高档的车型售价更昂贵,这意味着,先进技术的成本可能会在售价上被更好地掩盖住,例如奔驰的S400HYBRID国内售价在145万元左右,与其动力水平类似的S350则需要144万元,1万元的差价对于高档车消费者来说并不会形成负担,毕竟高档车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要比中低端车型消费者要小得多。
经营进口奔驰汽车多年的广州仁孚公司郭翠彬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她告诉电动车,"很多高档车消费者都是成功人士,对他们来说,价格不是问题,而开低碳环保车型还能为自己带来热爱环保的良好形象。当然中国的富人在环保理念上还差一些,但豪华又环保已经成为包括奔驰在内的高端品牌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产品的角度看,混合动力仍然可以利用现有的车辆安全设计,在整体布局上也无需大动干戈,高档品牌所强调产品性能、舒适性和豪华性都能充分保留,通过中混、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开发,在满足低排放的情况下,并不牺牲顾客在舒适性、驾驶乐趣和实用性方面的要求。因此高端品牌首先在混合动力市场化上进行突破也就不足为奇,待到技术成熟,再会由上而下普及,就像过去一百多年来汽车先进技术由高端向低端普及一样。
大众新途锐旗开得胜
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如何成功?
大众新途锐混合动力车打破了"中国富人不爱环保车"的"魔咒"
目前热卖的大众新途锐混合动力车正是这样的成功案例。深谙造势之道的大众汽车去年就开始为新途锐混动版做铺垫,所以当今年初该车型推出之后,立即"引爆"了市场,尽管售价高达售价人民币1,093,400元,但购车者照样趋之若鹜。新途锐混合动力车采用3.0升 V6 TSI机械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结合电动机组成的先进动力系统,搭配先进的8速自动变速箱,在将每百公里油耗降至8.2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93克的同时,依然保持了其原型车无与伦比的公路性能和不俗的越野实力。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总裁安锋先生介绍说,许多混合动力车型都尽量满足使用者对动力性能和长途旅行能力的追求,但对于纯电动汽车产品,各大知名厂商并没有为了提升续航里程而像国内车企那样一味地增加电池容量,而是在空气动力学和车身轻量化上做足功夫,使各个部件在能量消耗上都降到最低。例如宝马推出的i3城市纯电动汽车,就使用了能满足碰撞安全性的铝制车架,在乘员舱和车身面板中,更采用了高强度但质量更轻的CFRP碳纤维增强塑料,使得车身仅重1250公斤,比传统电动车减轻了250公斤至300公斤,续航里程也因此能达到257km。奥迪City E-tron Concept也通过减少车身尺寸、减少运载能力、降低车重三方面来达到电动车更高的续航能力。
- 美国LED标准发展分析(06-29)
- 小家电能耗不可忽视:耗电量不亚于大电器(08-28)
- 中国LED灯具企业进入欧美市场需跨越的门槛(11-03)
- LED驱动电源企业发展亟待突破瓶颈(12-07)
- Molex推出最新连接器产品系列(04-12)
- 街头投币式快速充电设备风行(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