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胜欧洲伽利略系统
3月中旬,来自中国和欧洲航天部门的官员们行色匆匆,赶赴德国慕尼黑,就争执了半年的导航卫星放射频率"重叠"问题展开第二轮谈判。双方唇枪舌剑,激烈交锋。欧方官员以频率是从美国人手里花"血本"获得,而且欧洲人的"伽利略"系统早已按此频率进行技术设计现已无法修改为由,力压中国"北斗"二号系统"搬迁"到其他频道上。
西陆东方军事
中方则依据国际上通行的卫星发射频率原则--"谁先用谁先得"的"所有权取得",对自己的权益寸步不让,对欧方的要求据理力争。会谈最终毫无进展,等待下一轮谈判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事上,中国和欧洲从最初的合作,逐步走向竞争,反映了中欧之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战略利益冲突,而冲突背后,则揭示了欧洲一直以来对华所抱持的傲慢和排斥心态。关于这场并不为国内人所熟知的争执,其实由来已久,要厘清来龙去脉,还得从最开始的中欧合作签约谈起。
蜜月期(2003年-2004年)中欧优势互补反对单极世界
2003年的欧洲,处处弥漫着反美反战情绪。美国执意执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欧洲人感受到了"单极世界"引起的潜在危险。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主张建立"多极化世界",他的呼声得到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坚决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决定把中国纳入欧盟2002年就已启动的"伽利略"计划中,中国成为第一个非欧盟的参与国。消息传开,震惊美国。
一直以来,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民用导航领域独步天下,即便同时代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与之竞争,但"格洛纳斯"年久失修,导航卫星残缺不全,早已淡出国际市场,根本不具备与GPS一比高下的能力。欧盟发起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被认为是结束美国"独霸"局面的最有力挑战。按设计,"伽利略"将一共由30颗"中轨道"和"静轨道"导航卫星覆盖全球,其定位精度超过了GPS,在兼容性和精确度等设计方面也优于GPS。为了打破GPS的垄断地位,"伽利略"的"公共管理服务"系统拟使用的频率故意选择了与美国GPS相近的频率,这样的安排有可能冲淡GPS的频道效果,令美国人坐立不安。
中国的北斗卫星依照谁先用谁先得的原则,已使用了原本"伽利略"系统计划使用的频率。
早在几年前,中国在区域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上已有长足发展,2000年相继发射了两颗静地轨道的导航实验卫星,2003年4月又发射了第三颗"静轨道"卫星,基本形成了覆盖全中国的区域导航和定位系统,这一系统被称为"北斗"一号。
当时的"北斗"系统尚属实验开发阶段,其技术参数落后于GPS,也落后于2002年欧盟决定启动的"伽利略"系统,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北斗"一号只属于区域性,其商用价值并不高。在这样背景下,欧洲人主动"邀请"中方加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方欣然受之,双方一拍即合。
欧洲把中国纳入,不仅使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赚足了政治资本,也使"伽利略"计划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得到极大缓解,更给"伽利略"进入中国诱人的市场打下了基础。2003年底,在中方实际完成了区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之后,中欧草签合作协议。2004年中欧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第一笔7000万欧元的款项很快就打到欧方账户上。
蜜月期(2003年-2004年)中欧优势互补反对单极世界
2003年的欧洲,处处弥漫着反美反战情绪。美国执意执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欧洲人感受到了"单极世界"引起的潜在危险。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主张建立"多极化世界",他的呼声得到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坚决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决定把中国纳入欧盟2002年就已启动的"伽利略"计划中,中国成为第一个非欧盟的参与国。消息传开,震惊美国。
一直以来,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民用导航领域独步天下,即便同时代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与之竞争,但"格洛纳斯"年久失修,导航卫星残缺不全,早已淡出国际市场,根本不具备与GPS一比高下的能力。欧盟发起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被认为是结束美国"独霸"局面的最有力挑战。按设计,"伽
- 工信部两家机构获准筹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质量检测中心(01-14)
- 易观:合众思壮增资子公司 涉足北斗系统产业链(10-24)
- 思博伦宣布支持北斗-2导航卫星系统的测试(01-14)
- 航天华迅参展上海工博会 北斗核心技术产品备受瞩目(12-01)
- 中国精度,星链全球(10-06)
- 2013年我国北斗导航各方面状况点评(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