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软件无线电全球发展动态及技术挑战

软件无线电全球发展动态及技术挑战

时间:01-2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实现无线通信的新的体系结构。它的基本概念是把硬件作为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而把尽可能多的无线通信及个人通信功能用软件实现。这样无线通信新系统、新产品的开发将逐步转到软件上来,而无线通信的产品价值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软件上。这是无线通信领域继固定到移动、模拟到数字之后的第三次革命,并将在下个世纪形成和计算机及程控交换相当的巨大产业。

 

    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实现看,决定性的步骤在于将A/D和D/A变换器尽量向射频端靠拢,应用宽带天线和多频段天线,并将整个中频信号作A/D变换,这之后整个处理都用通用可编程数字器件特别是软件来实现。这样一个体系具有非常大的通用性,可用来实现多频段、多用户和多体制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所以下个世纪个人通信系统将很可能是一个具有惊人处理能力和标准射频接口的通用硬件平台,依靠不同软件提供异常丰富的功能和业务,所以软件无线电被称为"通信世界里的PC(个人计算机)",也就是说通信领域将经历与PC在八、九十年代所经历的变革。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视。尽管最初的应用背景主要还是军事方面,但在过去5年间,软件无线电已从军事研究脱颖而出,成为经济的、应用广泛的、全球通信的3G的战略基础。

 

一、软件无线电全球化的最新发展动态

 

1.软件无线电在美欧的发展动态

 

    软件无线电是70年代后期首次在美国提出的。在美国1992年开始介绍SWR在军事技术上的应用。美国国防远景规划局(DARPA)的易通话第一期的发起人于1995年对软件无线电在军事通信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易通话第二期有力地促进了创立于1996年3月的模块化多功能信息传输系统(MMITS)论坛的发展。MMITS论坛致力于支持开发和使用先进的无线系统开放式结构,最近MMITS论坛重新定义为SDR论坛,标志着软件无线电开放结构标准从侧重军用向侧重商用的转变。该论坛的主要目标是:

(1).在不同网络、多个标准和技术方案环境中实现各种功能的无缝综合;

(2).加速软件无线电系统的扩展;

(3).推进无线开放式结构的采用;

(4).提高多功能系统的灵活性;

(5).确保满足当前和未来用户在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方面的需求。目前MMITS的全球参与者包括:法国的Alcatel、瑞典的Ericsson、日本的Keio University、英国的Motorola、芬兰的Nokia、德国的Rhode and Schwarz、南朝鲜的Samsung Electronics和德国的Siemens等。

 

    美国除了成功研制出易通话多功能多频段电台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Spectrum Ware项目从通用计算机实现软件无线电的角度出发,引入了更多的软件成分,提出并试图实现"虚拟"无线电。Motorola等公司对软件无线电的基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美国Airnet公司已研制出可灵活配置的基站。

 

    随着欧洲委员会于1997年5月在布鲁塞尔成立软件无线电专题研究组,欧洲个人通信产业中软件无线电的前景已明朗了许多。在此之前,产业界已对软件无线电进行调研,并在一定范围内对软件无线电进行试验。在此之前,实现软件终端的数字信号处理(DSP)和无线射频(RF)技术的快速发展潜力在欧洲一直备受争论。

 

    随后布鲁塞尔专题研究组根据第三代ACTS(先进通信技术和业务)移动通信委员会要求,于1998年6月在希腊的Rhodes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软件无线电研讨会。大量相关的泛欧研究项目已在欧洲委员会的ACTS计划中着手进行。欧洲共同体在欧洲先进通信和ACTS项目的研发中,资助软件无线电的预先竞争。欧洲委员会目前正把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重要的研发项目。

 

    亚洲有关软件无线电的研究直到1998年4月,日本Keio大学成立第一个亚洲专题组才广泛开展。但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欧美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美欧软件无线电的不同起点

 

    美国和欧洲有关软件无线电工作的方向和急切程度反映了非常不同的市场情况。在欧洲7年前才起动的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非常迅速,所以目前欧洲人对于PC和话音电话业务的无线接入已非常容易和方便。当他们跨越整个欧洲和世界的大部分国家时,漫游已不成问题。

 

    相反,近年北美经历了从模拟到多种数字标准的转变。因此未来几年软件定义的多模式手机存在明显的需求。对于软件基站,北美也认为存在类似机会,它既能支持模拟的AMPS也能支持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