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传感器 > 智能传感器无线网络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

智能传感器无线网络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

时间:05-19 来源:中电网 点击: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先进的智能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在采矿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的潜在应用。目的是让采矿工人通过采用基于无线和传感器新技术的安防产品,在随时变化、不可预测、充满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能够通过无线、可佩带、智能的技术, 实时获取环境以及生理数据,从而有效地管理所面临的危险。电子系统设计工程师将从本文了解如何构建这样一个大型的安防系统。

关键词: 智能传感器;无线网络;安防技术

构建人、机器和环境互联的系统


采用基于智能传感器的无线网络提高采矿安全性,首先要定义一个由人、机器和环境三要素互联构成的执行想要功能的大系统,这一系统具有让采矿工人能够知晓环境状况的功能。其模型如图1 所示,这个模型的关键能力包括:通过传感器来测量机器、环境以及人的重要属性的感知能力;通过采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信息的检测、采集和显示等信息处理能力;通过由人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图1 基于传感器的环境状况感知系统的信息处理模型

为了支持这一信息处理模型,有三种重要的技术正在形成并融合,它们分别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嵌入式计算机以及智能传感器。计算机和智能传感器技术发展很快且相对成熟。无线传感器网络仍然在形成之中。为了向采矿工人提供感知环境状况的能力,必须构建基于上述模型的、支持实现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的基础设施。

采用无线传感网构建感知环境状况的网络

具有内建智能的传感器-无论用户是否明显感觉到-可被称为智能传感器。智能被部分或全部地集成在单一芯片之上。智能传感器除了产生代表感知量的输出之外,还添加了其它的功能。典型的智能传感器包括可被集成在一颗裸片上的物理变送器、网络接口、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物理变送器可以被制作得非常小,因为制造集成电路所采用的硅显微加工技术,目前被用于创建作为智能传感器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微机电系统(MEMS)。因为智能传感器制造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与制造集成电路所采用的工艺技术类似,所以,智能传感器的成本降低和功能增加的规律与集成电路所经历的规律类似。据Frost&Sullivan 公司对世界各类传感器市场的发展的预测,MEMS 传感器将成为全世界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

智能传感器市场的增长使得智能传感器标准应运而生。IEEE1451 标准定义了一种标准变送器接口模块(STIM),其中,包括传感器接口、信号调理和转换、校准、线性化
以及网络通信。本质上,该标准使智能传感器具有即插即用功能,从而可被连接至智能传感器网络之上。该标准由IEEE 1451.1、1451.2、P1451.3 和P1451.4 组成。目前,最新的IEEE1451.5(无线传感通信接口标准)与Zig Bee 联盟、Z-Wave 联盟、Wireless USB 传感器网络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利用可穿戴人体传感器构建人体倒地监测系统

可穿戴人体传感器系统的功能是持续实时测量和检测工人的生理条件。以BodyMedia 公司所提供的人体传感器系统为例,如图2 所示,这种手臂传感器能够不更换电池就实现14 天连续的监测,能够存储14 天连续监测获得的生理数据,并让用户能够设置特殊事件的时间戳。它采集、分析、传输和存储像加速度、耗能、身体活动持续时间、步数、行走距离、睡眠/清醒状态、运动、热流量、皮肤温度以及电击皮肤反应等等生理数据。这种系统最初主要用作保健和安全研究工具。

图2 结合了SenseWear PRO2 的手臂传感器
图片来源:BodyMedia

在这种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将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对于工作在动态危险环境中的矿工、消防队员以及应急救援人员来说,可能因倒地(如从屋顶、支架和山坡上跌
倒)、滑倒、绊倒、跌落、或因运动的机器打中和摔倒而丧失正常人的行为能力。在所有这些灾难中,通过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冲击力,就能够监测矿工可能遭受身体撞击的危险。此外,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还能够监测人体是否在移动,从而显示该矿工是否已经丧失行为能力。例如,用于灭火队员的TPASS-3 EVACUATE 就是一种具有监测人跌倒功能的系统,如果人体在18~23 秒内被监测发现停止移动,就会自动向中央指挥基地发出信号。

人体倒地监测系统对于采矿工人非常重要,因为矿工可能会蹲下来找工具或材料,或弯腰检查或维修设备,并且他们的工作环境的特点是黑暗、充满灰尘和噪声,可以想
象当一个矿工或处于类似工作环境的工人受伤时,其邻近的矿工未必立即就察觉。例如,遥控连续采煤机可能因噪声以及挡住工人的视线而击中位于机器盲点的工人,特别是在机器前进过程中,伤害可能会更严重,而人体倒地监测系统可以为营救受伤工人赢得宝贵的时间。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