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S移动如何玩转“大连接”?
2017年MWSC上海展已经热火朝天的开始了两天,作为行业风向标的盛会,这个夏天除了冰镇西瓜、麻辣小龙虾,已经成功的把大家的目光聚焦在了此次展会上了。在开展这两天时间里,中国移动围绕大连接战略发布了系列重磅消息:物联网、5G、终端等引关注。
大连接已经做好了准备
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目前的用户规模已经到了8.6亿,其中4G用户为5.8亿,基站规模162万。在政企客户市场领域,已经服务了集团客户总数超过了570万家,家庭宽带用户发展方面目前已经有8700万用户。
4G时代已经遥遥领先的中国移动,同时积极推动5G网络的部署,力争实现2019年预商用,2020年实现商用,有庞大用户规模和通信覆盖规模的中国移动已经为大连接做好了准备。我们知道,万物互联时代,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而来。
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2017 MWCS演讲中提出了四点研判与思考:一是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二是智能互联将促进行业保持较快增长;三是融合创新正推动产业生态要素广泛重构;四是开放合作仍然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他表示,中国移动将深入实施"大连接"战略,加快实现连接规模的横向拓展、连接服务的纵向延伸和连接应用的全面突破,致力于成为数字化创新的全球领先运营商。
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表示,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已经做好了准备,提出了"大连接"战略力争到2020年连接数量较2015年实现"翻一番",到2020年将力争连接总量超过17.5亿,成为数字化创新的全球领先运营商。
物联网同步推进NB-IoT和eMTC
物联网无疑时本次展会的焦点,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了物联网重磅消息,在开展前夕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就已经抢去了物联网的风头,当然,中国移动也不甘示弱,在本次展会期间中国移动联合9家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联盟,重磅首发4款通用模组。加入联盟的产业链伙伴,将得到中国移动全方位资源的支持,包括开放平台OneNET、公众物联网、内置eSIM的物联网通信芯片及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通信模组。
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300亿。与此同时,中国的物联网市场飞速发展,随着更多新商业模式的涌现,市场将迎来井喷期,预计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亿,其中蜂窝网络规模超过10亿。
在"大连接"战略指导下,中国移动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力物联网市场。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在29号举行的中国移动.移动物联网大会上详解了物联网战略,截至5月底,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突破1.2亿,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连接提供商。今年前5个月的物联网连接数增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连接数占比较大的领域包括车联网、智能单车、金融、能源和可穿戴设备等。
目前,全国承载物联网基站数超162万,月承载流量已超过2000TB,为用户提供了覆盖最广泛、质量最稳定的连接服务网络。同时,中国移动OneNET平台吸引了3万6千名开发者,承载了近2万个应用,每天调用API次数超过2000万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优质的基础能力和平台。
据悉,为满足更多场景的物联网部署需求,中国移动将同步推进NB-IoT(窄带物联网)和eMTC(增强机器类通信)两项新技术,计划2017年内实现全国范围内NB-IoT的全面商用,全年智能连接数增加1亿户,总规模达到2亿户。
"端-管-云"打造大连接生态系统
物联网的繁荣离不开行业终端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为此,中国移动积极投入营销资源,开展专项补贴和专项促销,对于采用中国移动物联卡作为传输通道、合约期大于1年,产品在中国移动入库的行业客户给予优惠补贴,补贴率最高可达50%。
具体来看,"端"是业务承载入口,中国移动将从物联网芯片、模组、终端入手,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芯片领域,中国移动借助基础通信套件,积极推进软硬件集成化,从而降低物联网应用开发成本和门槛。在模组领域,为打破现有模组市场的碎片化,中国移动联合垂直行业、模组厂商,通过整合不同行业的物联网应用需求,定义标准接口、通用封装,实现模组通用化,从而降低模组研发成本和行业壁垒,促进物联网大连接市场的繁荣。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力争使广大客户能够采购到质优价优的芯片、模组和行业终端产品,分享物联网带来的技术和规模红利。 "沙跃家表示。
我们知道,"管道"是连接根本,,中国移动致力于标准的引领者,并推动NB-IoT标准快速制定,牵头制定国内行业标准,并针对物联网的部署进行创新研究。
面向物联网市场,中国移动将依托连接管
- 上海MWCS出镜率最高的是啥?(06-29)
- 2017年蜂窝物联网商用,大连接战略初现(12-01)
- “大连接”战略促物联网发展(12-21)
- 大连接时代已经到来的佐证:无处不在的云计算(03-01)
- 大连接时代我们如何保护我们的数据隐私和在线安全?(03-03)
- 5G驱动万物互联,大连接时代应看准物联网(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