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无线通信业界新闻 > 5G试验组正式成立,测试计划公布

5G试验组正式成立,测试计划公布

时间:06-05 来源:5G通信技术 点击:

 近期,IMT-2020(5G)推进组决定成立5G试验工作组,以促进信产部5G测试工作的管理和协调等工作。

2017年5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5G试验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上,5G试验工作组明确了2017年5G工作计划,并颁布了<<5G技术研发试验技术方案验证测试管理手册>>。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未来国内的5G测试工作,从而加速国内5G商用化的进程。详述如下。

1. 5G试验工作组成立背景和目的

 2017年4月23日召开的IMT-2020(5G)推进组第十二次会议上,讨论决定成立5G试验工作组,整体负责5G试验的组织实施,制定统一的试验方案、技术规范和测试规范,组织试验网建设,研究共性技术问题,推进协同攻关,开展测试验证,为相关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现有无线技术工作组、网络技术工作组中与5G试验相关工作将纳入到该工作组。

5G试验遵循开放和公平原则,国内外所有参与5G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机构均可自愿申请加入5G试验工作组。

组长单位:信通院;副组长单位:移动、联通、电信。

   

2.  5G试验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2017年5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5G试验工作组第一次会议。

会议议程如下:

以下信息来自会议文件中的《2017-004-5G试验工作组工作计划》和《2017-006-5G技术研发试验技术方案验证测试管理手册》内容。

3.  5G试验阶段安排(2个阶段,阶段1中3个步骤)

关于5G试验阶段安排,仍与之前设定的测试计划相一致,示例如下:

3.1 5G试验分为两步(注:图上称为阶段)实施

[1]   阶段1

技术研发试验(2015~2018):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组织、运营企业、设备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

[2]   阶段2

      产品研发试验(2018~2020):由国内运营企业牵头组织,设备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

3.2  技术研发试验分为三个阶段(注:图上称为步骤)

当前主要面向技术研发试验,划分为三个阶段(注:图上为步骤):

[1]   步骤1

 关键技术验证(2015.9~2016.9):单点关键技术样机性能测试。

    关键技术验证(2015.9~2016.9)阶段已经完成,并于去年9月发布了测试结果和证书。

[2]   步骤2

技术方案验证(2016.6~2017.12):融合多种关键技术,开展单基站性能和网络设备测试。

技术方案验证(2016.6~2017.12)也已经启动。

目标:结合5G典型场景,针对5G概念样机开展单基站测试,评估不同厂商5G技术方案性能,支撑5G国际标准制定,引导芯片/仪表厂商积极参与,开展系统设备厂商与芯片/仪表厂商的多方对接测试,为培育5G产业链奠定基础。

测试内容:

新空口(物理层):

- 不同场景的技术方案将基于统一的技术框架进行设计。

- 5G技术框架应当具有统一、灵活、可配置的特点,基于不同场景的技术需求,通过关键技术和参数配置来形成相应的优化技术方案。

网络架构:

- 无线网络架构(空口高层)。

- 核心网网络架构。

5G技术研发试验技术方案验证阶段的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见下表。

[3]   步骤3

系统验证(2017.9~2018.12):5G系统的组网技术性能测试,5G典型业务演示。

系统验证测试的目的是验证5G系统的组网性能。其内容在规划中,如下:

 

 

 4.  5G 试验工作组2017年计划

5G试验工作组2017年计划安排如下:

根据试验总体计划安排,5G技术研发试验技术方案验证阶段工作计划:

- 2016年7月~10月:空口系列规范的制定

- 2016年12月~2017年9月:空口部分的实验室及外场测试

- 2017年2月~6月:无线网络架构系列规范的制定

- 2017年7月~12月:无线网络架构测试

- 2017年2月~6月:核心网系列规范的制定

- 2017年7月~12月:核心网测试

整体测试计划的时间表如下:

5.  5G试验环境进展

外场在怀柔,参测主设备厂家6个。目前按照5个站的选取和建设原则进行。

6.  5G技术方案验证测试内容

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主要包括空口和网络两部分。

- 空口测试主要是针对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包括高频和低频)、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五种典型场景和两种混合场景,测试各厂商技术方案的性能,具体包括功能、性能和射频测试。其中性能测试主要在怀柔外场进行,功能和射频部分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信通院)MTNet实验室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