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无线通信业界新闻 > 城域网拥挤问题如何破解?看看移动和华为是怎么做的!

城域网拥挤问题如何破解?看看移动和华为是怎么做的!

时间:04-1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相比之下,基础网络业务部署慢、缺乏灵活性、网络规模受限、专用设备封闭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为了适应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并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压力,运营商基础网络需要向云化、智能化转型。不过在传统城域网络中,数通设备能力和位置相对固定,存在控制和转发能力不匹配、扩展性较差、管理运维难度大、资源利用率不均衡、扩容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快速、灵活、弹性的互联网业务发展需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去年中国移动和包括华为在内的众多厂商开始针对云化BRAS CU分离架构进行联合创新,可以解决城域网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所副所长李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新架构破解难题

随着数据流量、新业务类型的大量涌现,传统的城域网已经无法承担重任。李晗告诉记者,城域网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4K/VR视频逐渐盛行,此类业务的特点是数据流量大、高并发、对时延要求高,对设备转发能力要求较高;二是光纤改造及物联网业务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用户会话;三是资源利用率不均衡,导致资源低效;四是人工运维,配置工作量大。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中国移动提出了云化BRAS CU分离架构的演进需求。CU分离架构的优势有四个:一是转发面与控制面解耦,分别扩容,互不约束;二是控制面集中化、云化,易于管控,简化运维;三是可以利用现网支持大流量转发业务(4K/VR),保护投资;最后,可以在转发面、控制面采用通用化的标准接口。

"此次创新是中国移动第一次先从网络架构层面做好整体规划和策略,再来指导设备需求以及设备架构实现,这是一个重要的面向将来的网络架构。"李晗说。

据李晗介绍,中国移动2016年提出了云化演进方向,经过与业内厂商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了BRAS CU分离架构。为此中国移动研究院与华为联合成立了项目组,完成了CU分离功能讨论及方案制定。华为还成立了BRAS CU专项研发团队,交付实验室测试版本并完成测试。在2017年MWC大会上,中国移动与华为联合发布了"基于转控分离架构的云化BRAS技术白皮书"。

CloudMetro释放城域网潜能

在2017年MWC大会上,华为了发布面向未来全面云化的CloudMetro云城域网解决方案。该方案是一个新型的商业使能系统,面对未来多维度的需求,采用了包含上层的云化引擎(Network Cloud Engine)和底层端到端分片网络的新型网络架构,实现了功能模块、云操作系统以及底层物理设备的分层,实现了资源池化、业务模块化、运维智能化、管理自动化以及平台开放化,充分释放城域网络潜能。

据记者了解,CloudMetro方案通过资源池化,将资源利用率提升了50%,可以实现千万级用户的管理和承载;功能实现了模块化组装,部署成本降低70%,且大大缩短了新业务的上市周期,从年缩短到月;具有自动规划和仿真工具,实现了在线自动的规划和仿真功能,同时集中化的运维可以减少90%的配置工作量;利用NCE平台管理自动化模块,能够实现跨域、跨城、跨厂商的快速业务布放和部署,实现线下到线上的灵活调度,OPEX节省80%以上。其中NCE平台是开放式的,可以接入第三方应用。应用开发商可以加入华为的OpenLab实验室,快速将自己的应用集成在模块里面,丰富网络业务的种类。

为保障网络的可靠性,华为利用IT技术实现了跨DC、跨服务器、跨VM的保护,可靠性可达5个9。

预计2017年6月,中国移动将与包括华为在内的众多厂家联合启动第一阶段的试点,并于下半年启动规模试点。李晗告诉记者,目前试点还是百万用户规模设备,到10月份将增至千万规模设备。"我们已经把具备CU分离的功能列为将来采购必选的要求,基于CU分离云架构的BRAS未来会成为中国移动设备采购的主要形态。"李晗说。

推动全球标准

华为路由器与电信以太产品线总裁盖刚告诉记者,只跟中国移动完成测试并不够,一些海外运营商客户希望能由第三方测试机构给出相对独立的测试结果。

为此华为在2017年2月与EANTC联合完成了CloudMetro CU分离的测试。EANTC是一家成立于1991年的第三方测试机构,总部在柏林,是全球权威测试机构之一,得到了很多顶级运营商的认可,过去26年与30多个运营商、40多个设备商、50多个企业政府机构有合作关系。EANTC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监Carsten Rossenhoevel对于CloudMetro CU分离测试的评价是:支持百万用户会话、每秒2600个会话;支持按需扩缩容,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业务的正常转发和会话稳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非常有挑战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