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的下一个动力引擎在哪里?
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的兴起,让大家对半导体的关注去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大家也对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有所困惑,那么现在对半导体产业来说,是冬天还是春天呢?未来又将怎样发展呢?
1.春天?
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逆势投资的春天里,企业重组并购频发,存储领域实现突破,晶圆生产线建设如火如荼。
看看近期国际晶圆大厂的一系列动作:
2016年3月,台积电在南京独资195亿元建12英寸晶圆厂,预计2018年下半年开始量产16纳米制程,单月产能规模约2万片。
2016年10月,中芯国际在上海浦东投资675亿元建设14纳米新厂,加上配套建设高端光掩模生产线等项目的资金,总投资近千亿元。
2017年2月,Global Foundries花落成都,分期建设180nm和130nm CMOS工艺产线和22纳米FD-SOI生产线。投资规模累计超过100亿美元。
(从媒体发布的照片中可见,那一排排的挖掘机和渣土车真提气!)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并购大佬紫光集团获1500亿元融资支持,可谓粮草充足,摩拳擦掌。
2.冬天?
这边的半导体的投资和建厂红红火火,那边的裁员或重组也轰轰烈烈。
上个月,业内却传来了一记不和谐的音符——博通裁员。博通将旗下的DCD部门所有员工裁掉,至此,这个从Agere到LSI再到Avago的部门在到了新博通之后正式寿终正寝。前几日,又传出博通员工拉横幅抗议的消息,不知后续结果如何。互联网行业也有不少大动作,百度2月初刚刚整体裁撤了医疗事业部,又合并了无人车、智能汽车和车联网事业部。
按理说,对于高风险的半导体和互联网行业来说,一个国际大公司裁掉一个一百多人的部门,在业内本不算特别大的新闻,只是,在国内风风火火投资半导体、建设晶圆线的热潮下,在一片歌舞升平和欣欣向荣之中,这个新闻显得有点刺眼,有点那么的格格不入。
3.过去
让我们先回溯到过去,3年前——在2014年之前,中国还没有大基金,紫光集团还没有开始买买买,业内没有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投资、建线,地方政府对半导体这种高投入、高风险的高科技产业还有些畏惧,几乎少有民间资本进入这个产业,因为回报期太长了。那时,国内的半导体产业还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市场大、规模小、进口量超过石油、缺乏核心知识产权等等话题常常被提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古诗词用来形容2014年下半年之后的中国半导体产业特别贴切,极具画面感。我们看看这2014年发生了什么:
2014年6月,国务院于公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4个月之后,2014年10月,工信部宣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
2014年12月,大基金完成首个投资项目,投资中微半导体,投资总额达到4.8亿元;
过了一个春节,2015年2月,大基金将向紫光集团旗下的芯片业务投资100亿元;
……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截至目前,大基金累计承诺出资818亿,实际出资超过560亿。可以说,在大基金的带动下,各地方政府、民间资本开始跟进,可以说是大基金把一部分原本投向传统行业的投资吸引到半导体产业来,这是利国利民的,当然,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惕,所以美国科学家给奥巴马写信,要保住美国的半导体领先地位,只是,不知道现在这份报告被川普丢到了哪里。
4.现在
数据是王道。用数据看看现在的形式。
先来看看全球的数据:近几年"产业发展趋稳、周期性波动下,特征尺寸缩小节奏变慢",这是很多产业研究者对于未来形势做出的预测。见下图:全球半导体市场2001-200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1.1%,2005-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5.4%,2010-201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5%,增长率逐年下降。据SIA最新数据表明,2016年全年半导体销售额为3389亿美元,年增长率1.1%。
可见,增速下降,趋缓的状态很明显。
(数据来源:SIA )
再来看看中国的数据:中国2016年的半导体产业增长率达到9.2%,领跑其它市场,速度是全球平均的9倍!9倍的速度是什么概念?拿百米跨栏来说,刘翔12秒跑完,他飞奔而去,我用1分40秒,慢吞吞走过去,还可以哼着歌,就是这样的差别。
在全球产业稳健,中国产业飞奔的状态下,国内产业形势一片大好,人们似乎淡忘了硅周期、存储器风暴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一次次动荡。或者说是潜意识不愿想起?
5.未来
那么,2017年,半导体市场的走势如何。
一直以来,电子和通信产品是拉动半导体市场的动力引擎,个人电脑PC和智能手机都曾经担当过这个动力引擎。2007年以
- 京芯半导体买下飞思卡尔无线业务(08-11)
- 半导体产业开始复苏 iSuppli 公司重申预计本季度将恢复季度同比增长(10-28)
- 意法半导体(ST)推出全新射频EEPROM芯片(03-03)
- 明导推出半导体封装热特性分析及设计(03-11)
- 新半导体墨水将降低印刷电子标签成本(07-13)
- 意法半导体(ST)的创新制造测试解决方案荣获2010年芝麻奖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