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无线通信业界新闻 > SDN/NFV技术风头正劲,三大运营商如何布局?

SDN/NFV技术风头正劲,三大运营商如何布局?

时间:02-16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实际承载业务的共享底层云网络(underlay)所知有限,在缺乏业务驱动力的情况下,租户比较缺乏使用SDN来迎合应用的需求的动力,对租户来说,网络一旦调试好,应用能顺利上线,项目就算告一段落了。

比起SDN,我觉得NFV倒是比较有机会持续发展,因为NFV没有SDN的局限性,对应用层面来说,比较有主控权,也比较容易管理。

最后,我认为SDN还能热下去,但是会慢慢变成一个较大的概念,作为未来网络架构的一个考虑维度吧。

中兴通讯:

SDN/NFV和相关技术已经进入高速发展轨道,电信网络通过网络重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业务上线逐步采用新的技术标准和方案进行建设,传统的设施和建设方式将逐步萎缩。

随着电信网络规模继续扩大和业务创新要求不断提升,智能化和开放化会日益迫切,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网络能力、创新业务将会是未来一个热点,最终将会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生态圈合作发展,共创ICT融合发展新的信息时代。

上海贝尔IP和光网络事业部网络方案及SDN/NFV支持负责人倪斌:

上海贝尔创新与战略部 IP和光网络战略负责人 陈端:

云计算,虚拟化和SDN/NFV技术源自IT厂商,运营商一直在对它们加以借鉴和改造。截至2016年底,运营商还处在试点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主要的想法是利用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更快速的提供各种新业务。未来2~3年,AT&T的CORD项目具有标杆意义。如果运营商开始对现有的机房进行大规模改造,建设云化的数据中心,那么SDN和NFV产业将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此外,运营商将基于用户的业务需求,逐渐把各种成熟的用户案例推广部署。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 毕首文:

回溯过去,SDN/NFV俨然发展为全球化网络技术潮流,伴随开源组织、运营商、科研、厂商等不断投入,加速了标准的制定,也使得业界的认识逐步统一。

展望未来2~3年,SDN/NFV标准规范性、产业链项目孵化以及商用化仍然将是业界关注的主题。现阶段SDN/NFV标准、规范趋于聚焦,下一步需在可扩展性,高性能,安全性以及与云计算等上下游项目需要加快、加强商用化,否则仍然会引发业界进行烟囱式的项目开发,造成各方面的资源浪费、互通困顿。在产业链项目孵化方面,必然会涌现多大量场景化的现网验证以及特定场景的规模应用,当然也会碰撞出新的观点、火花。另外,目前SDN/NFV不仅仅是ICT的技术融合,更将是网络人工智能的基础,预计将会不断衍生新的技术趋势与多元性演进方向。

2、国内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了网络重构转型发展战略,面对新的业务需求和挑战,运营商对于SDN/NFV、云计算、虚拟化等新技术的部署节奏有哪些考虑?目前在哪些场景作了实质性的部署?在实际部署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评价当前的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移动:

SDN层面:目前SDN已经在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部署,SPTN进入规模试点阶段,骨干网流量调优进入小规模试点节点,vBRAS正在测试验证阶段。目前的挑战包括:(1)在部分应用场景中,厂家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异厂家设备之间无法互通,不利于产业链的成熟和规模发展。(2)SDN的引入给网络架构及运营维护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实际的部署实施阶段存在很大挑战,人员、网络和各种流程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数据中心场景由于规模小相对独立因此应用推进就快,SPTN和承载网由于涉及大网推动就比较慢。(3)由于采用了新的架构,因此SDN引入后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也存在较大挑战,如集中控制后如何保证控制点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SDN的产品实现和部署应用还是集中在局部网络,以overlay方式为主,在传统Underlay网络(如IP骨干网、传输网)的应用还需要比较长期的推动。

NFV层面:NFV应用和部署层面,面对新的业务需求和挑战,优先考虑需要大规模新建或替换的网络设备部署NFV。目前中国移动在vIMS场景中进行了现网试点,通过试点发现,多厂家的IOT仍旧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尤其是涉及到三层解耦以及MANO的IOT问题。建议当前产业应加快推动MANO Stage3标准化进展,同时,加大三层解耦的IOT测试验证,为未来大规模商用奠定基础。

中国电信集团技术部 王波:

2016年,中国电信提出了"CTNet2025"网络重构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而长期过程。在部署节奏方面,主要考虑三个原则。第一是增量先行,兼顾现网。新网络、新业务、新网元等是引入SDN/NFV的切入点;对于老网络,要因地制宜,结合技术发展和网络扩容,逐步改造,即将退网的设备不再改造。第二是问题导向,要利用SDN/NFV新技术解决现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