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无线通信业界新闻 > 物联网的联网手段究竟那个最适合?

物联网的联网手段究竟那个最适合?

时间:09-2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物的接入请求完美隔离。软分离是指人和物共享资源池,但具有不同的接入可能性。混合分离是前面两者的混合。

比如FastAdaptiveSlottedAloha技术,利用连续空闲或冲突时隙来估算网络中激活的物联网设备数量(网络状态),并迅速更新物联网设备的传输可能性,从而减小接入时延。

比如分簇机制,在某个小区内随机分布着物联网设备,将物联网设备分成多个簇,每一个簇里选出一个协调(Coordinator),这个协调器是簇中唯一和基站直接通信的设备,并作为簇内其它设备与基站通信的中继节点。这不但限制了同时接入基站的设备数量,而且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功耗。

但是,所有的办法"仅供研究和测试",LTE和物联网要水乳相融走向商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时,物联网应用场景包罗万象,它对网络的灵活性要求更高,怎么设计,怎么优化,如何才能不影响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毕竟那里有更高的ARPU),都是摆在现实道路上难题。

那么,5Ghold得住物联网吗?

massiveMIMO,异构网络,毫米波(mmWave),SDN/NFV,通常被认为5G的几大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能适应物联网需求吗?

MassiveMIMOMassive

MIMO通过在基站侧部署多于小区终端数量的天线阵列,利用空间分集来提升频谱效率,这一特点使基站可以同时接受多路传输,看起来非常适合于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接入。问题是,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接入需要在基站侧部署多少天线?技术上能突破吗?

异构网络

我们说未来的网络是异构网络,网络内部署很多smallcells来解决网络容量需求。

然而,这是为了解决容量,提升网速。对于物联网,关键不是网络速率,而是覆盖,是可靠的和无所不在的连接,这和smallcells解决热点容量问题是背道而驰的。

人和物的需求场景完全不同。比如,乡村的高速公路,是物联网的关键覆盖区域,但并不是数据流量密集区域。人与物在覆盖上没有一致性,这对于运营商在投资上并无经济性可言。即使是在物联网设备密集区域,物联网业务带来的ARPU值也远远低于传统业务,如果考虑投资回报,运营商绝不愿意为了物联网部署smallcells。

毫米波(mmWave)

毫米波以其宽广的频谱资源向5G展示了无法抗拒的魅力。毫米波的特点是:速率快、覆盖距离短和功耗大。这三个特点和物联网需求完全相反,物联网的特点是:速率低、覆盖距离

毫米波以其宽广的频谱资源向5G展示了无法抗拒的魅力。毫米波的特点是:速率快、覆盖距离短和功耗大。这三个特点和物联网需求完全相反,物联网的特点是:速率低、覆盖距离远和功耗足够低。

SDN/NFV

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将物理网络变得更抽象,利于网络资源灵活管理和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SDN/NFV根据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的数据流,且能动态调度已被虚拟化的网元功能,这对物联网是极好的。

一方面,SDN可以将人与物业务分离,同时保障分离的逻辑网络的QoS,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减轻大规模物联网设备接入带来的网络问题。

另一方面,利用NFV可以根据流量需求对网络结构进行动态管理。比如,NFV可以随时根据流量需求,对某区域的网元进行功能"变形",它可以是一个物联网数据收集中心,也可以是用于扩展覆盖的中继,或者变回基站,以应对临时的接入请求高峰。

事实上,SDN/NFV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无限容量"网络的可能。

但是,SDN/NFV将带来网络结构颠覆性的改变,甚至是对整个产业链的颠覆。设备商去推动虚拟化犹如自断手臂,左右手互搏。即使运营商,决心有多大也是个未知数。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