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无线通信业界新闻 > 大公司的忧患意识:华为拟拆分不同业务

大公司的忧患意识:华为拟拆分不同业务

时间:09-1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今天运营商的基础通信业务是语音,但在AT&T的系统架构中,信息服务才是基础业务,而语音只是在社交APP中的一个子功能模块,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通信系统。当语音服务不再是网络服务的主体时,传统通信网的信令网也将被挑战,继而会颠覆现有无线与传输所采用的传输协议,从而彻底颠覆传统通信设备厂家的封闭网络产品体系和盈利模式。

  从近期的新闻:AT&T,Verizon和中国移动公司公布最新的纯数据套餐,只对数据流量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而语音和短信作为附送的免费业务。未来他们的套餐计费将大大简化,现有的计费系统也面临着被淘汰,基于SaaS服务的新型计费系统将越来越流行。

  这个趋势将使得传统的计费厂家,如Amdocs和华为陷入困境,Amdocs的盈利模式是软件销售,售后服务和增加定制化模块为1:2:7,完全靠后期服务取得高利润,同样对于华为软件公司,计费是其唯一做得好的业务,也是靠定制化模块来盈利,而未来业务APP化,计费及业务模块软件都将是快速迭代的简易升级模式,传统的商业模式与盈利将消失。

  再看Telefonica集团的例子,也有同样的影子,并且更清晰的解释了AT&T如此做技术架构的原因。

  Telefonica今年同样开始实施NFV平台,原本有一个令所有通信人不解的问题,运营商这样积极实施云平台的意义何在?云计算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共享并合理分配系统资源,而电信业务的特点是业务"同忙同闲",并不像IT业务可以利用云共享资源来"削峰填谷"。

  当Telefonica喊出"未来一切业务都是APP"时,就清晰了。

  他们在与互联网公司的各种OTT业务竞争后发现无法用升级或增强传统增值业务系统的方法来有效竞争,因而未来要将一切业务用与互联网公司同样的方式实现,这样的NFV平台实际上是为未来的信息业务准备的,将现有通信业务迁移到云平台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未来会将用户迁移,并放弃现有的通信号码体系。

  Telefonica积极搞eSIM,将其用在手环,平板以及车载业务上,并将在第二阶段用于普通的手机客户,就是为了迁移用户。一个后付费客户只能锁定2年,而一个如同facebook一样的注册ID可以锁定客户一生,因此在Telefonica的计划里,它们甚至不在乎用户是否在有自己子网的国家漫游入竞争对手的网络,只要用户的认证,计费在自己手上就行,未来附着于这个ID,可以提供很多现在还未知的信息业务。

  对未来趋势的认知上,华为与这些国际顶级的运营商是有巨大分歧的,华为也在做通信业务的云化,和对BSS在原有系统上的改造,但没有做好将业务实现全面APP化的思想准备,而是继续在旧的盒子上包装新概念,形成一套讲得通的"自洽"系统。其风险在于没有"它恰",一旦外部环境变化,这个路径下的产品瞬间就无用了,正如当年的Nokia手机,做对了所有事,也做的最好,只是突然用户不需要你了。

  实际上是华为已经理解了系统软硬件解耦和的趋势(SDN/NFV),但华为没有想到在未来,业务也是解耦合的。即信息业务不再像是传统的语音通信业务,不再需要与核心网和计费等关键应用系统发生关系,而这些核心系统正是华为的产品优势。

  运营商关注的是市场与业务,他们很容易抛弃现有技术与系统,来迎合市场变化。但像华为,爱立信等通信厂家,放弃原有的优势产品而重新开发软件(APP)与互联网公司竞争,既竞争力不足,又会导致短期内收入下降。

  另外华为做不好APP,其实也牵扯到两种思维:销售思维和市场思维。销售思维是我有什么就想尽办法去卖,所以强调的是代理和渠道,销售模式,搞人情关系等。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看不到全局,对市场的理解有限,经常陷入价格战之中,这是适合2B市场的观念,但运营商市场也在逐渐变为B2B2C。

  而市场思维的核心是沟通,沟通的目标是知道用户想要什么,然后把用户要的和我们有的联系起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就是说满足用户(最终用户而非运营商)需求是关键。是2C市场中必须有的观念。

  比如某前华为人创业开发的IP电话系统,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处理杂音,收音上比别人好(产品优势而非理解客户需求)。而苹果手机在卓越的众多细节中的一个:在私家轿车上自动蓝牙联接,省却人工操作,就是超过所有安卓机的非常好的用户体验。还有其他IP电话产品或者视频电话终端机专门针对老人易于操作的设计也是市场思维。

在欧美,还有一个德国电信的典型案例,从另一个重要的市场变化反应了欧美运营商应对互联网业务的策略。传统运营商都是重资产配置系统资源,支撑业务运营,比如投资无线基站,传输资源,语音交换机房等,但在数据业务兴起后,德国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