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无线通信业界新闻 > 小米手机4评测:一部成熟的智能手机

小米手机4评测:一部成熟的智能手机

时间:08-08 来源:RF技术社区 点击:

拿到小米手机 4 已经两周有余,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将其作为主力机使用,来综合考核其表现。我们迫切希望了解的是,迭代到第四代的小米手机提升程度多少?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在众多旗舰智能手机的竞争中,它能否胜任一部优秀的主力手机?

硬件外观

由于缩小了边框,扩大了屏占比,拥有相同屏幕尺寸的米 4 相对前一代产品,尺寸更小更加紧凑,也更加方便持握。

在设计上,米 4 的确呈现出大量效仿 iPhone 4 和 iPhone 5 的元素,包括金属边框、金属切角以及为解决信号问题的而采用的金属注塑。事实上,米 4 做工的水准基本上反映在这个金属边框上。金属边框包括窄边、亮面切角、直壁和底部弧面。面积最大的直壁采用了打磨处理,金属喷砂的使得奥氏体 304 的廉价感不复存在,手感相当细腻。底部弧面使得握持时不会有割手的感觉。

米 4 的边框倒角包括一个亮边和窄边,亮边采用了镜面抛光的工艺,实际上的确达到了"镜面"的视觉和触觉效果,甚至难以分辨出金属材质。

我们最初拿到的机器是黑色版本,在使用的几天时间内机身扬声器附近出现了细微的磨损现象,即外界所说的"掉漆"。这实际上是金属喷砂是在强度过大磕碰中造成的金属露出原色的现象。由于白色版本的边框接近于金属原色,因此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

玻璃边与金属之间的衔接也是值得关注的细节,米 4 采用 Edge Coating 技术,取消了 iPhone 5 屏幕与金属之间的 0.4mm 塑料,而是在玻璃边缘采用了 0.05mm 的保护涂层。实际体验中,肉眼很难看到玻璃上的这层涂层,我们也无法通过镜头呈现这一涂层。不过从实际视觉效果上看,金属与玻璃的过渡更加自然,手机的一体性更好,但考虑到塑料抗震防摔的功用,米 4 这种设计的抗衰能力还有待检验。

小米将米 4 的后盖称为"光栅纹后盖",弧面设计,它由 0.06 毫米的线条组成单元格,经过 9 层加工、采用模内转印技术制作而成。相对于此前机型采用的聚碳酸酯,这种工艺视觉效果和手感更好,但问题是很容易沾染指纹,另外塑料材质的后壳不免与锋利坚固的金属产生一丝不协调。

后续小米可能会提供更多材质的后壳,比如从 Moto X 身上流行起来的木质后壳,我们已经在小米公司看到这种后壳,质感相当不错。

另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突出的摄像头镜头高出了金属包边,虽然目前没有发现磨损,但仍然存在磨花镜片的风险。

总之,做工方面,米 4 几乎没有发现瑕疵,工艺性在国产手机中十分出色。

屏幕和交互

米 4 延续了 5 英寸 1080P 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据悉,这块屏幕由夏普和 JDI 提供,NTSC 色域值为 84%,高于 iPhone 5s 的 72%。所谓色域,是指屏幕呈现的色彩范围,色域值越大,显示屏幕上所能表现的一种颜色的程度越丰富,色彩也就越艳丽。

仅从第一观感上看,这块屏幕的色温比较高,也就是所谓的"冷色屏",饱和度方面则显得比较高,色彩非常浓郁艳丽。

在最高亮度下,通过实拍与 HTC One (M8)、iPhone 5 屏幕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米 4 屏幕的不同之处,注意下图中蓝色、绿色、橙色表现的差异。

屏幕饱和度的高低对人眼的感受有所差异,对于觉得这种风格过于浓艳的用户,米 4 提供了色温和饱和度的调节方案,饱和度有鲜艳和标准两种模式可选。

实际上,我们认为旗舰智能手机屏幕色彩差异对人眼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但屏幕应用的技术却会极大影响使用体验。比如在触摸、省电等方面的改进和优化。

米 4 在这方面的改进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湿手模式,二是单手防误触。在此前使用 iPhone 5 的过程中,一大不便之处便是湿手情况下,iPhone 的屏幕近乎处于失灵状态,米 4 的湿手模式尽管会降低屏幕灵敏度和精准度,但仍能保持基本的使用。

单手防误触则是对大屏、超窄边框手机的优化,此前苹果在 iPad mini 上已有所应用。用户在单手持机触摸屏幕的情况下,手掌很容易误触到屏幕边缘,这会造成屏幕漂移、触摸不灵的情况。所谓防误触功能,即手机能够识别手掌的误触操作并自动忽略,从而保证手指对屏幕的正常操作。

特色功能:遥控器

米 4 尚未搭载下一代系统 MIUI V6,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 V6 将在 8 月 16 日单独发布。

目前米 4 开发版的 MIUI V5 已经升级到基于 Android 4.4.4 的 4.8.1 版本,各方面功能实现已经相当成熟,在这里我们不再赘述。

米 4 MIUI 版本中内置了一个小米遥控器的 App,搭配手机顶部的红外发射器,可以使得手机成为家电遥控器控制各种家电,包括电视、空调、机顶盒,以及未来支持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