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应对数据业务需求做好3G传输网规划

应对数据业务需求做好3G传输网规划

时间:03-02 来源:C114 点击:

相对于2G而言,3G|0">3G需要更多考虑对无线数据业务的支持,其对相配套的传输网建设也有特定的要求,因此3G基础传输网的规划将与2G网络传输网规划有较大的区别。

3G对现有传输网带来的影响

一是网络容量需求增大。3G业务由于有大量的流媒体业务和高速宽带业务,因此3G传输网在基站侧引发的容量需求将加大,在3G初期,由于3G业务量不大,3G基站带宽需求不大,基本上纯3G基站在市区所需带宽一般为3~4个E1。在3G远期则会逐步加大,且随着HSDPA的上马,其带宽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故3G传输网应根据该因素而对网络容量进行一定的预留考虑,或能够通过节点设备升级来满足未来需求。

二是承载效率要求提高。目前现有传输网大部分均为SDH|0">SDH制式,若全部采用SDH进行透明承载,则部分业务承载效率不高,尤其是对基于ATM|0">ATM制式的业务和适合IP封装的流媒体业务而言,传输效率较低,因此3G传输网在3G应用初期适合采用MSTP技术进行承载,利用MSTP的多种承载技术混合传输特性对3G业务进行综合承载。

三是网络结构多环少点。由于3G基站带宽需求更大,因此造成对网络结构的直接影响,使得接入环数量更多并且环上节点数量变少。该影响主要体现在3G传输网接入层方面,由于工作量较大,因此需要提前针对3G传输网接入层调整做好规划。

3G传输网技术分析及选择

核心层传输颗粒较粗,不需要进行汇聚统计复用等复杂功能处理,采用SDH透传方式较为直接和简单。对于大多数国内运营商来说,采用SDH透传方式对核心层业务进行承载应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在远期则可逐步引入ASON等技术进行组网,利用ASON等技术特点提升业务的承载特性。

接入层传输主要关心Iur和Iub接口。R99/R4版本Iur主要采用ATM155M接口,传输不存在任何问题。R5版本中Iur采用SDHSTM-1透传或IP光纤直连即可。因此如何提供高效、安全、灵活的传输Iub接口是3G传输网面临的最大问题。对于Iub传输接口的情况建议采用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来承载,MSTP可提供多种业务接口和处理能力,灵活支持ATM、IP、TDM业务,为3G运营商提供高效的传输解决方案。可以预见,MSTP技术是未来几年内3G传输组网的重要发展方向。

3G本地传输网规划特点

一是3G业务需求的不确定性。3G的业务体系,相对于2G以语音业务为核心的业务体系要复杂,最显著的区别在于,3G业务体系以多种业务为中心展开,一定程度上,3G的业务体系以捆绑业务(业务基本组合)为基本单元,而不是像2G网一样,其业务的基本单元为单一的某种业务,比如语音业务、短信业务等。对于3G业务体系中的基本业务中心的预测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其中最大的难点不是来源于网络技术、业务平台等方面,而是来源于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上。因此,深入分析用户需求并生成站点需求,是做好3G本地传输网规划的关键。

二是要分析3G新技术的使用和分配。目前针对3G传输的技术和平台均较多,平台主要有MSTP、PRP、SDH等,此外还有在以上平台上实现的各种技术,如ATMVP-Ring技术、IMAE1技术等。因此,规划中需要分析3G各种新技术在传输网各层面的定位并合理分配。

三是要依托2G传输网现有资源共同规划。传输网是基础承载网络,2G传输网在组建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投资,目前2G传输网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对于传输网而言,3G传输网与原有2G传输网是同"一张网",基于"一张网"概念,3G传输网一方面可以依托现有2G传输网进行发展,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3G传输网络需求逐步增大,与2G传输网进行融合,即传输网既可承载3G业务,也可承载2G业务,两者共同规划、共同发展。

四是要针对基站对带宽的需求优化网络结构。3G网络投产后,移动基站的类型将十分丰富,既有纯2G基站、纯3G基站、2G/3G共站址基站、2G/3G/HSDPA基站,又有3G/HSDPA基站等。其中HSDPA基站还可再分为共用载频和非共用载频两类。这些类型的基站和不同载频对传输带宽需求多是不一样的,而基站接入带宽需求汇总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基站接入层网络结构的变化,总体而言接入层网络接入环路更多、网络结构将更趋于复杂。因此在对3G传输网规划时需要注意因为基站带宽需求影响而导致的网络结构的变化。

随着3G网络建设的来临,移动本地传输网面临种种发展机遇也同样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积极做好规划,同时还应整体提高规划质量,利用先进的传输网容量测算工具对3G网络传输容量进行严格测算。尤其对于网络资源利用率、网络结构的合理优化等方面的规划相对于2G更应上一个台阶。在今后的发展中,我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